展开全部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新闻作品评析需要对其表现形式、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
新闻作品评析的技巧:
在新闻评析活动中,“评”主要是对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的大小、表达的思想与产生的社会效果进行评价;“析”主要是对新闻作品的社会成因与表现手法进行综合分析,分析新闻作品的社会背景、现实意义等,并对其表现形式、写作特点等进行分析。
新闻评析是对具体的新闻作品以及新闻现象进行评价与分析,揭示作品中所体现的新闻传播活动规律。因此,通过评析新闻作品,一方面可以引导受众鉴赏作品、了解新闻写作的好与坏;
另一方面让新闻从业人员总结新闻采写的经验、教训,检验写作得失,提高新闻采写水平。写作新闻作品评析,除了要掌握基本方法外,主要是在具体的评析过程中如何把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融会贯通。
创新,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新闻标题具有提示内容、评价内容、吸引阅读、美化版面等功能。新闻标题可分为单一型标题、复合型标题、实题、虚题等类型。单一型标题只有主题,没有辅题,一行题居多,也可两行、三行,字号无区别;复合型标题既有主题,又有辅题,均为多行题,主辅题字号有大小之分;实题是新闻标题中叙述事实的部分,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等;虚题是新闻标题中发表议论的部分,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例如:允许“生财有道” 不可“为富不仁”新闻标题的结构可分为主题、引题、副题等。
新闻标题不需要写地点,只要突出主题就行。醒目的标题不是时间地点来吸引人,而是事件本身具有的吸引力来吸引人。所以,新闻标题要在凝炼主题内容上下功夫。
但是,新闻的主体部分即新闻内容中一定要写地点和时间,这是新闻写作的原则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不断进步,情感启迪已越来越成为语文教学的灵魂。什么是教育?简而言之,就是“教书育人”。针对语文教学而言,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书”就是提高学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能力和技巧,培养文学素养。“育人”就是在“教书”的过程中,通过情感启迪,陶冶学生的情操,健全他们的人格。在新课标中就这样指出:“语文教学要注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从而语文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这个基本任务。” 这里笔者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启迪。 一,情感启迪的必要性:
综观语文教育,在经历一次次改革、争论、探索与实践之后,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同其它课程教育一样,存在着严重的教与育的脱节。究其原因,不外乎如下二点:一方面传统所承袭的人们价值观的偏颇。“学而优则仕”把社会分出个九流三教来,贵贱分明。另一方面现阶段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社会对人材的选拔急功近利,加剧了教育的功利性。片面强调应试教育已成为了教育的深层隐患。社会也必将为这种教育的功利性埋单,付出不菲的代价。
笔者在这方面有着深刻的体会,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为了搭建自己和学生间的心灵之桥,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我有一个习惯:要求我的学生每个星期写一篇周记给我。不问篇幅长短,语言是否华丽,技巧是否运用得当,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把一周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困惑、情感障碍,或者是欢娱开心的感受,写出来告诉我,要求只有一个:有感而发,有感必发!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同学们对之很踊跃。在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周记中,暴露了学生们的情感缺失十分严重!记得有一个学生在他的周记中对我这样流露他的心迹:在过去的那一个周末,他乡下的奶奶去世了,爸爸妈妈要求他一起回乡下料理后事。起初是不想去,然后是在父母逼迫下的不情愿去,去后的表现不耐烦,回家后的抱怨与情感上表现的无所谓让我感到震惊!对血脉相承的亲情竟然如此的漠视!是什么让这些即将走向社会的孩子如此冷漠!……这里笔者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启迪。
二,书本教育与情感启迪的辩证关系:
语文是人文性极强的一门学科。无论是学生的优秀习作,还是那些传颂千载,感染无数代人的大家名篇,他们的闪光点在哪里?好在什么地方?我想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1、文章饱满的结构,运用自如的写作手法和厚积薄发、意赅精炼的凿词造句。2、那就是作者在写作时,一定有一股极其强烈的情感!和这种感情驱使下的写作欲望。范仲淹如果不是胸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抱负,他的《岳阳楼记》也不可能传颂千古而不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宋后主李煜给人的震撼绝对不是他词上的文采表现,而是那股河山破碎,流离失所后让人扼腕揪心,让人无可奈何而嗟叹的伤感。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教师在课文的讲解过程中,挖掘作者的写作情感,让学生深深地浸染在作者写作时的那种情感氛围当中,进而和作者写作思想产生共鸣!我想此刻的学生也一定产生浓厚兴趣去探究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情感充分地渲泻出来和让人感染的。我想这种潜移默化的启迪教育,让学生掌握语言技巧,加强文学素养是事半功倍的。比那种填鸭式的灌输教育要好得多。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部分学生的日常习作吧。为了赶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命题作文,不是开动脑筋,积极地去寻找与之切题的生活素材,挖掘其中的心灵感受。思维自然是打不开,就只能是胡编乱造。写出来的东西根本就没有情感!虽然用词也还得当,结构也完整,在批解的过程中,这样的习作让人感觉到就像一副骷髅,无血无肉。
情感序言首先要写清楚情感,是什么样的体验,再说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再升华一下主题,让中心更加明确,不要像写流水账一样没有条理。
好男人不会让心爱的女人受一点点伤,决不会象阵风在深夜里游荡,好男人不会让等待的情人心越来越伤,孤单单看不见幸福回来的方向。
情是埋藏心底里,点点思念与牵挂,忧伤与烦恼,情是要用心去抒发,去释怀!
感则是心中珍藏许久的,千言万语,以及肺腑之言,也需要心去抒怀,去爆发!
写情感文章,作者首先要抓住问题关键与重点,然后大胆的施展其丰富的想象力,咬文嚼字般的一通畅所欲言,把自己内心里的情感,化作句句美丽的文字,而激发出来,在文章中流淌与跳跃,让其变成一行行精辟的情话,留给我爱的人看,变成一个个美妙的音符,唱给爱我的人听!变成一篇篇诗般的美文,让所有人都能够欣赏!让阅读者能在你的文章里,找回一些所能感到触景生情的,只言片语。寻觅到一点因情感迷茫,而导致缺失的情感食粮,能追逐着你的笔墨纸砚,与你的所言所语,一道与你而产生情感共鸣,从文章中求得一丝安慰与情感的释放!
情感大纲首先要写一下你最近发生了哪些事情,然后去有什么样的感受,那些有什么样的感觉?
1、收到要注明缴款人名称,交款原因,交款形式,如收到支票的要注明支票并抄录支票号,以免日后支票退票,对方扯皮。
2、大写第一位前面的空格里画个园里面画个叉,就像宝马的车标旋转45°一样,后面的零要补全
3小写要紧贴¥符号,小数点后写全两位数。
要标明收款人、以及日期
身为财会人员,数字金额的规范写法是:数字紧贴货币符号,小数点前用千位分隔符,小数点后保留两位。例如:¥1,000,000.00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情感新闻标题怎么写(情感新闻标题怎么写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