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人对他所认识的周围世界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如愉快或不愉快、满意或不满意等。
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受认识活动的影响,如“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认识对情绪的影响,而“知识就是力量”说明了认识对意志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也影响着认识活动,积极的情感、锐意进取的精神能推动人的认识活动,而消极的情感,畏难苟安、意志薄弱就会阻碍人的认识。情绪、情感与意志也存在密切的关系,情绪、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而人的意志可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它反映的是主体需要和客观外界事物间的关系。 情绪和情感有三个成分,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 主观体验: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的自我感受,是三成分最重要的; 外部表现:即表情,包含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语调表情等,情绪和情感均有外部表现; 生理唤醒:指情绪和情感产生的生理反应,如血液循环、皮肤电活动变化等。
情感情感的分类作为教师招聘考试中的一个常考点,在考试过程中,经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对大家进行考察。需要考生在把握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判断题目中所涉及的概念或者例子反映了哪一类情绪或者情感。现就二者的分类进行逐一说明。
一、情绪的分类
情绪一般指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情绪的状态分类一般为以下三种: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中静和持久的情绪状态。没有特定的指向性,不指向某一特定对象,而是使人们的整个生活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心境具有你散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弥散性是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长期性是指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例如诗句“月不长圆花易落,一生惆怅为谁多”、“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些诗句都是诗人将自己的内心体验朝向了周围的景物身上。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短暂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人意义的事件引起的,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处于激情状态时,人的认识范围狭窄,理智分析能力受到限制,控制自己的能力减弱、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行动的点义和后果。然而,激情并不总是消极的。激情有时可以成为激励人们积极行动的巨大动力。例如,申奥成功后人们欢欣雀跃;人们吵架情绪激动时可能大打出手。
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个休在应激状态下的反应有消极和积极之分。积极的反应表现为急中生神、及时摆脱危险境地,做出平时几中不能做到的事情。消极的反应则表现为惊慌大措、意识狭窄,正常处事能力水平大幅度下降。例如,碰到歹徒时人们可能向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也可能被吓得六神无主。
二、情感的分类
情感一般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1.道德感
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道德感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对社会劳动和公共事务的义务感、责任感,对社会现象的正义感,对社会集体的集体感,荣誉感,对同志的友谊感,同情感以及国际主义情感等。
2.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巾,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理智感和人的认识活动、求知欲望、认识兴趣以及对客观规律的探求是密切联系的。例如,学生在解出一道难题时特别开心,在搞发明创造时产生的兴奋感。
3.美感
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三类。
情绪情感是人对外部环境(包括周围社交)的正常反应,适度的情感表达可以有益个体的身心健康。但是过激的情感表达可能会影响他人的情绪,从而不利于个体对环境的适应。总之,情绪情感的功能是帮助个体适应环境。
1)信号功能:情绪的信号功能表现在个体将自己的愿望、要求、观点、态度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传递给别人以影响他们,它是非言语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际沟通中具有信号意义。
2)组织功能: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它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
3)动机功能:又称为情绪的调节功能,指情绪对人的活动起发动、促进和调控的作用。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进而推动人们有效的完成任务。
4)健康功能:人对社会的适应是通过调节情绪来进行的,情绪调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身心健康。
1.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幼儿期的情绪情感仍然经常变化,甚至会出现两种对立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2.情感比较外露。在幼儿初期时,幼儿的情感完全表露在外。
3.情绪极易冲动。
幼儿的情感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冲动,在幼儿初期尤为突出;其次,从情绪和情感所指向的事物看,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情感所指向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不断丰富。随着幼儿社会性需要的发展,引起幼儿情感体验的事物不断增加,情感也会随之不断丰富。
2.情感所指向事物的性质逐渐变化,情感日益深刻。随着幼儿言语和认识过程的发展,他们的社会性需要和情感也随之发展起来;最后,从幼儿的情感发展水平来看,特点主要表现为“三感”:
1.道德感。即幼儿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引起来的一种行为。
2.美感。即人的审美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引起的内心体验。
3.理智感。又称“智慧感”,求知欲的扩展和加深是幼儿理智感发展的主要标志之一。
“三感”中的道德感是经常考察到的知识点,比如:“幼儿看见同伴欺负别人会生气,看见同伴帮助别人会赞同,这种体验是?”答案给了4个选项,分别是理智感、道德感、美感、自主感。从定义来看,道德感是在掌握道德标准的基础上产生的。看到同伴受欺负生气,看到同伴帮助他人赞同,是孩子评价别人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时产生的内心体验,所以答案应该选择道德感,其他三个选项均不符合题目的意思,以上的分析也就是我们看到题目之后的答题思路。
情绪是指人对认知内容的特殊态度,是以个体的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刺激物的认知等复杂成分。适应功能情绪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有机体通过情绪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能够发动其身体的能量,使有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便于适应环境的变化
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情绪是因为某一件事情而临时产生的一种变化,存续时间不会很长。而情感是因为一个人产生的,比如亲情,爱情,都是需要长时间才能有的。情感可以算是一种情绪,但是不是所有的情绪都是情感,这也就是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村上春树
自我观念有正负之分。正面的自我观念是积极的,能激励我们去创新,去尝试;负面的自我观念是消极的,总是认为自己不够好,不配得,所以负面自我观念让我们裹足不前,认为困难很大,所以会丧失勇气和希望。
当我们遇到问题时,持有正面自我观念的人,他会想:哇!这是一件充满挑战的事儿!我来尝试一下,一定能成功!在这种积极暗示的作用下,他勇往直前。即使失败了,他也会总结失败的原因,为成功奠定基础。正如爱迪生所说,我不是失败了1000多次,我是证明了1000多种物质不能做灯泡的发光体!积极的自我观念就是这样,激发人们信心十足的去创造和发明对人类有益的东西。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情绪情感新闻热点(情绪情感新闻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