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鹃鸟,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由于杜鹃啼叫的时,春天的花已经落了,诗人也以杜鹃的出现来惋惜百花凋零、春已归去的情况。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月夜,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杜鹃啼雪猿哀鸣。”杜鹃的悲啼总是能触动诗人的愁情。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扬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凄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伤感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无限怀念和深切同情。
谢谢友的邀请。
诗词的意象应该是具体的事物。中华诗词源远流长,常用比赋兴来抒发诗人的内心感受。古诗词一般都是借景抒情叙事抒情的经典。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后两句是千古传送的名句。一个“绿”字写出了江南的春天是那样的盎然。这意象既有静态之美,江南的美是一幅妩媚的画,又有动态之美,阅读感受到春风徐徐,满眼的绿色随风舞动。在这意象所呈现的意境中,诗人心中那种舒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你想,王安石这是第二次进京拜相,自己的改革创新之路似乎又有了希望,尽管改革困难重重。
在王安石的变法遭受保守派打击之时,王安石受命进京,改革变法的春风似乎吹到了美丽的江南。
本文由情感窝现代情感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杜鹃代表的意象所表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