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现代情感

能否讲一个与家庭美德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在我小的时候,经常听到我父亲和母亲提起过我有个爷爷在外地做官,我这个爷爷对父母老的很孝顺,每当季节下来新鲜的东西时,我这个爷爷从来不先吃,等到这个季节的新鲜东西过了一半多的时间了,才买吃,因为什么呢,因为我爷爷在这里做官跟老家相差七八百公里,爷爷那里热,而老家冷,我爷爷是根据气候的堆断时间,算出来家乡的东西也差不多下来了,家里的人也能吃上了,我爷爷这个时候才买吃,这个事情正常在我脑海里出现,我们家的家规是,只要是新鲜东西,比须长辈先分享,以此类推,直到现在我们一直保持着这个家规,我父亲没和我的爷爷奶奶顶过嘴,杪过架,我没和我父母亲顶过嘴,抄过架,我的儿子到现在为止没和我抄过架,顶过嘴,我的孙子现在才七岁,只要我上下楼递,我孙子都把着我,我中午睡觉的时候,我没盖被子,我孙子能小心意意,把被子给我盖上,这才七岁的孩子,什么事情都想着他爷爷,我心里也特别的高兴呀,这就是我家的美德,致今保留着!

我的姑夫

十六岁那年,初中毕业的我,从河南老家出发去投奔远在青海省西宁市的姑姑。

我的姑夫叫戴西江在青海省电视厅工作,有高级记者证,别人都称他戴主任。当时我只知道姑父是个单位里的大官。

姑父经常给我们讲,他15岁参加革命,给一个首长当勤务兵。解放后,首长问他,你想干什么?姑父说我想上学。就这样,姑父就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经过刻苦的寒窗苦读,最终毕业于西北大学,又自告奋勇到最艰苦的大西北。开启了他一心为民,勤俭节约,献身事业的光辉一生。

姑父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的政策就是命令,任何事情,任何时候都以党员为荣,真正用实际行动执行党的思想政策。姑父为人耿直,善良。自己的一双儿女,无一安排进事业单位,自己不安排,也不许找熟人安排,当时西宁市市长是他老同学。他自己也做过人事工作多年,给子女找个工作轻而易举,但姑父真就没有这么做,也是我至今也想不明白的一件事。

身为领导干部,单位家属的孤寡老人,姑父坚持给老人换煤气罐,这是有目共睹,也是我亲眼所见的事。

有一次,姑父袜子破了一个洞,让姑姑给缝补,姑姑给新的不穿,姑姑气的直接从楼道的垃圾口扔下楼,姑父下四楼捡回来自己补好了在穿,

我在姑姑家呆了十几年,姑父的形象,为人处事,正统的思想,生活习惯,深深影响浸泡了少年时期的我。就连现在的很多习惯都是在哪时候养成的,房间里没人时必须把灯关掉……。

姑父从没发过脾气,只是每天特别忙,他的东西回家就锁起来,说属国家机密,谁也不让碰。

每次吃饭,都把剩饭剩菜自己全吃了,我和表哥表妹如果谁浪费一点粮食,姑父会很生气的数落很长时间,勤劳简朴是姑父骨子里的一种习惯。

姑父经常去省里市里开会,也经常出现在青海省电视新闻的节目里,姑父是全国人大代表,被评为全国先进个人。

姑父是个很顾家的男人,逢年过节都会给山东老家的兄弟姐妹寄些钱。有一次,山西的一个同学来西宁开会,姑父花3000元买了一斤冬虫夏草送人,我当时特别吃惊,一个连一双袜子磨破了洞都反复缝补了再穿的人,竟然花3000块钱买一斤虫草送人?这一点也是我们晚辈从老人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

那时,姑父总是忙碌着,工作与生活高度溶为一体,操着厚重的山东口音,迈着稳重的步伐,象一盘永不生锈的齿轮,不紧不慢地旋转着、旋转着。

  回忆是一张酸涩的甜饼,是一朵带刺的黑玫瑰。如今,可敬的姑父已经作古,只剩下对他的深深怀念和残缺的回忆,如同点缀在碧天里的熠熠闪烁,让人难以触摸的星星。小时候听过迷信的传说,说人死后灵魂就化成天上的星星,黑夜出来回望他的家人。因此,遥望苍穹,我常常想,姑夫到底是哪一颗呢?

 姑父平时很会讲笑话,一个笑话能讲很多次,家里订了牛奶,自己舍不得喝。记得有一次姑姑在单位和同士吵了几句嘴,回家心情不好,姑姑说了我几句,我当时在电视台烧锅炉,一气之下就回锅炉房了,委屈的哭出了声,收拾行李准备回老家,晚上9点左右,姑父见我没回家,来锅炉房和我谈心,告诉我说,你姑和同士拌嘴了,心情不好,别生你姑姑气,看着姑父坐在小橙子上,温馨地和我聊着……这是我生命里最深的记忆,尽管时光过去三十多年,我却越来越觉得它的厚重。还有那一份深深的厚厚的爱意。心灵没有大小,感觉没有老幼。深藏在年少时心中的那份温暖,越老才越觉得馨香。那笑语、那神情、在我生命里不时地翻滚着爱的波澜,给我温暖,叫我怀念。



本文由情感窝现代情感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能否讲一个与家庭美德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标签: 故事美德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