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现代情感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中的家书你有什么感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是我国伟大的“诗圣”杜甫《春望》里的二句诗。杜甫时运不济,仕途不利,虽有满腹才学,却报国无门,为生计四处奔波,颠沛流离。又逢“安史之乱”,潼关失守,辗转入川躲避。自此与家人失联。

大家知道,古代的交通状况和通讯工具非常落后,由于战乱更进一步阻塞了信息通道。不像我们能随时拿着手机悠闲地与四海亲友闲聊。远离家乡的古代游子,隔着千山万水,人地生疏,精神苦闷,思乡之情炽烈难熬。李白的《静夜思》不是这种心情的生动写照吗?在战乱年月,家乡亲人的安危时时撕扯着诗人的心。他们身边什么精神寄托都没有,只有暗夜的凄风和秋虫的悲鸣。

这时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家书抵万金”了。古人不能用数码产品“视频聊天”和“语音聊天”,亲人的手迹文字就是最宝贵的东西,写信时通常要写上“见字如面”,确实,看到那熟悉的字迹,如同看到了亲人的音容笑貌,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信中字里行间表达的真挚情感,滋润着诗人心灵的荒漠。这仅仅是几行文字,但它不是普通的文字,它是滚烫的语言,是天底下最纯真的情感的结晶,它只属于我们人类。、

我们中国人有很深的故土情结。中国农耕文明以家庭、家族、宗族为单位组成社会。中国家庭对子女照顾的无微不至,作为回报,中国文化重视孝道,强调家庭感情,提倡晚辈在长辈年老后提供照顾。孔子提倡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俗语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中国人把故乡视为自己的根,在外只是漂泊。无论走多远,都还希望年老之后回到故乡,身后葬在祖辈身旁。

正是因为中国人对家乡的无比眷恋,才使家书显得那样宝贵。也容易理解杜甫的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里作者的心情。可惜杜甫梦断中原,最终也没有回到故乡。生活的窘困,使他客死归途,给后人留下了深沉的哀伤。

“抵万金”在这里是个比喻。杜甫在这里是说,在战争烽火连绵的好几个月中,能够接到一封家信,真是比收到万两黄金都珍贵啊!表达了诗人:对收到家信的重视和无比激动的心情。

出自《春望》,《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全诗如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

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儿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书该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战争是一封家书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



本文由情感窝现代情感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句话中的家书你有什么感触?

标签: 家书万金烽火
一个人可以没有爱情和婚姻吗?
« 上一篇 2022-11-16 15:29:55
回家路上遇到什么让自己感动的故事?
下一篇 » 2022-11-16 15: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