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现代情感

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你必须削尖了脑袋往985/211里钻,否则未来希望渺茫,农村孩子更是如此

高考总体上来说是比较公平的一种选拔制度了,对于下层阶级来说,读书是多数人的上升渠道。知识确实可以改变命运,说知识无用的人,那是没有知识的人说的话。穷人家的孩子,更要努力读书,拼了命的考一个好学校。将来找工作,确实优势很大。985的学生所接受到的机会会好很多,无论是进一步读研深造还是入职工作,起点高了,机会自然多了。
但是,在高考中失利的人也不要气馁,说到底人还是要靠自己。高考失利了,你不读大学,但是不可以不学习。没文凭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文化。文凭是不等于文化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虽然文凭低学历低的人照样成功,你说马云文凭高吗?他专科毕业的!所以,人任何时候要保持学习,不要局限于某一方面。朝着自己感兴趣的事业努力,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做出一点成就。
如果你认为国外会好一些,那就大错特错。美国这样一个发达国家,有钱人的天堂,没钱人的地狱。贫富悬殊、公平的问题更加严重。
因此,与其抱怨,不如自己多努力,没有其他的办法。

《我的第一本书》牛汉中作者围绕第一本写了那些人?从中你能体会到哪些情感?

我 父亲 二黄毛 祖母 乔元贞 乔元贞他爹乔海
过本文,深深打动我们的却不仅仅是关于第一本书的“故事”,而是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父子之间、同学之间那浓浓的真挚的情意,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遥远的乡村荒寒、苍凉的生活境况和作者对生活那份独特的感受。 首先是父子之情。父亲关心“我”的学习,学期结束,父亲问“我”考了第几名,“我说:‘第二名。’”父亲非常高兴,又是抚摸,又是夸奖。“我”把那半本“凄惨的课本”拿给父亲,父亲“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当问清原委后,父亲并没有批评和指责,只是深深叹着气。作者笔下的父亲,确是一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晚上,父亲在昏黄的油灯下,为“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新的学期开始,父亲便带“我”到条件相对好一些的外村上学去了。作者对父亲着墨不多,但父亲的性格跃然纸上,他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第二是同学、朋友之情。因为同学乔元贞家太穷,买不起书,“我”便把这唯一的一本书分为两半,一人半本。当父亲得知孩子半本书分给别人的时候,便深深地叹气,叹气之后便修补成两本书。父亲对孩子之间友情的理解,也许来自自己少年时代与朋友相处的那一份友谊的体验,况且,父亲和乔元贞的父亲恰恰“自小是好朋友”。当“我”和狗引得哄堂大笑,“弄不成”把“我”狠狠训斥一顿之后说:“看在你那知书识礼的父亲的面子上,我今天不打你手板了。”这句话虽有失教师身份,却透露出当时乡间村邻的友好淳厚的情义。尽管家家都非常穷困,但贫困生活境遇中淳厚的友情却弥足珍贵,温暖人心,也深深感动着今天的读者。 第三是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这一点是作者念念不忘的,在文中单独来一段补叙。文中写道:“课本上的第一个字就是‘狗’,我有意把狗带上。两条狗像小学生一般规规矩矩地在教室的窗户外面等我。我早已把狗调教好了,我说‘大狗叫’,大狗就汪汪叫几声,我说‘小狗叫’,小狗也立即叫几声。”——这出人狗合演的“双簧戏”,应是最好的情境教学吧。确实,当我们读到此处,忍俊不禁,深深被儿童时代那一份童趣所感动,何况,这是在学习条件多么恶劣、生活处境何等窘迫的情形下获得的一点乐趣啊!这,也就是作者“从荒寒的大自然间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 当然,“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也来自人间的温暖和友情。

【课文结构分析】 (1)层次结构 [开头] 第一部分(第1-3段):从一位诗人来访谈起,引出本文话题。 [主体] 第二部分(第4-13段):写“我的第一本书”的不同寻常的经历。 [结局] 第三部分(第14段):呼应开头,表达对第一本书的珍视铭记之情。 (2)中心意思 本文通过写“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反映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3)写作特点 结构严谨,作者的感情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



本文由情感窝现代情感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对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你必须削尖了脑袋往985/211里钻,否则未来希望渺茫,农村孩子更是如此

标签: 一本汉中从中
有爱就有家庭演员表?
« 上一篇 2022-11-16 16:39:59
家庭小故事对话片段怎么写。
下一篇 » 2022-11-16 16: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