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我国自古以来,重含蓄内敛,情感婉转深沉
男儿志在四方,都要离开家乡,行军作战、离乡赶考、贬谪迁徙、行商游历等等,都是离别,尤其是夫妇分离、朋友相别,多是长久而遥远的,交通、通信都不方便,只有思念和守候,心境自然就孤苦而幽怨,作诗行文中,难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游子念母,怨妇思夫,都是当时文人的必经之路,但苦于无处诉说,不能抱怨,就寄情于诗词歌赋之中,书信往来也好,自怨自艾以供娱乐也好,久而久之,也形成了固定的风格套路和意象象征,例如,流水、柳树、扬花、残月、长亭等等。
再加之传统文化中,儒家的统治地位,佛、道的仁厚温润,顺应自然等核心观点的配合下,中国古代男女贵贱长幼尊卑的等级观念十分明显而深刻,封建社会君主制的大趋势和背景下,婚姻不但不是自主自愿的,更多已然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绝对包办被迫而做的“错事”。
与此同时,势必在“内心”抗争反驳,“自由恋爱”成为一种人人争取的奢望,无论是烟花柳巷还是妻妾成群,亦或是私定终身、有名无份,总之古人尤其是文人,一个男子都远远不止一位“爱人”,沾花惹草成为一种“规律”,所谓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就造成了女子被抛弃或者不能厮守相伴一生,男子不能娶她进门,无法正式白头偕老。家不成家,爱不能爱,情非常情的相思之痛、别离在所难免,愁苦必然相随。
生离死别,一直是比携手白头更“深邃”的记忆。悲剧,总比喜剧更能撼动人心,因为可以刺穿人掩藏的脆弱。
人,无论何时何地的人,无论何种身份背景,无一例外都希望得到一种不离不弃专属的真爱。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无论文学、艺术、还是生活。而婚姻自古是维系彼此的红线,别离,也是不可忽略不能规避的伤口,相思,出于别离,别离,源自相聚。
在分分合合、嬉笑怒骂甜蜜悲苦中,爱情周而复始,人性绵延不绝。
诗词歌赋,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学的概称。
诗是一种文学体裁,其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现象来高度集中的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成为歌。
古代诗歌包括1.古体诗【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2.近体诗【绝句、律诗】对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现代诗歌包括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歌就是合乐的诗。
词与诗的主要区别在于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即词牌,词一般都分上下阕,极少有不分段或分两阕以上的,词的句式参差不齐,大多是长短句,字声配合更严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有韵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对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称为“文赋”。赋不能歌唱,只能朗诵。
本文由情感窝现代情感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中国诗词为什么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