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诗词,无不表达了历代文人雅士在中秋之时,仰望明月,倾诉自己的情思与不尽的慨叹,令人愁楚不已。当时的宋人,已经将团圆意识和中秋节令接连到了一起,宋代城市的居民每年都会在中秋这一天阖家共赏圆月,就是这一伦理因素的体现。后来,由于理学的浸染,民间社会乡族观念的增强,同时 也因为人们在世俗生活中,更加认识到家族社会的力量。因 此,人们在思想情感上,对家庭更为依恋。
李叔同《送别》分三段,第一段是“写景”,写长亭外,古道边送别的具象情景;第二段则是抒情,抒发知交零落天涯的悲慨;第三段从文字上看,是对第一段的重复。糅合了思念、失意、苦恼的多种情绪,在惆怅中多了种淡淡的忧伤。
这首词不仅是告别,更是李叔同看破世事的缘起,正是我沾花一笑,看世事无常;转身,已是弘一法师,青灯素斋,观佛书,心中自成佛理。
李叔同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1880年出生于天津,后在杭州剃度为僧,号弘一法师。李叔同在音乐戏剧、美术、诗词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画家丰子恺、音乐季刘质平均出其门下。
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全诗句句形象鲜明,可感可画,句与句之间逻辑关系又非常清晰合理,内容晓畅易解。
《枫桥夜泊》是一首情与景交织在一起的古诗,全诗除了“对愁眠”外,其余都是刻意绘景。它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描绘秋江月夜的美景,间接而自然地把诗人旅途寂寞的郁结愁思寄托于景物而抒发出来。欲抒情,先绘景,情随景发,是这首古诗显著的艺术特点。由此可见,在借景抒情的古诗中,作者的情感是通过所描绘的景物来抒发的。在教学这类古诗时,我们既要欣赏作者描绘的景物,更重要的是理解他凭借景物巧妙抒情的技巧,这样才能真正地读懂了古诗。
鲜为人知的唐代诗人张继留下的诗并不多,但一首《枫桥夜泊》伴随苏州城,伴随寒山寺流传千年。
现代诗的意思就是有别于古诗,就是为了让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古诗就像古文,语言虽简练但却晦涩难懂,读起来虽上口但意思却不明白。现代诗就是白话诗,按着平仄、押韵、格式等写就的能抒发一种作者情感的诗句。
本文由情感窝现代情感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中秋节的诗词都想表达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