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无痕
为何总有一种冲动
从来天真又幼稚
为何总有一种记忆
从来模糊又清晰
为何总有一种牵挂
从来不曾忘怀和舍弃
因为生命中,我们
有着太多太多的许愿
却无法给母亲
一一兑现
曾经,当我们呱呱落地
曾经,当我们咿呀学语
曾经,当我们丰满了羽翼
曾经,当我们远离了故里
曾经,当我们两鬓染了风霜
那一刻,喜悦伴着惆怅
那一刻,孤独伴着轻叹
已悄然写满母亲脸上
而不论
岁月几多苍桑
风雨几多腥苦
我这一如牵手的风筝
却始终也飞不出
母亲已模糊的视线
赏析:
这是一首语言优美、感情真挚的诗歌,表现了对母亲深深的爱。
母亲的爱是伟大的,是无痕的,却是永恒的。诗歌多用对偶、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长短句结合,富有韵味,增强了感染力。诗歌首先运用设问句引出母爱的主题。然后以个人成长为顺序写了母亲对我们的爱护。最后把儿女比作风筝,表现了母亲对儿女永远的牵挂和羁绊。读来哀而不伤,真诚质朴,让人动容。
乡色酒 舒兰 三十年前 你从柳树梢头望我 我正年少 你圆 人也圆 三十年后 我从椰树梢头望你 你是一杯乡色酒 你满 乡愁也满 【赏析】 这是一首有色有味、又淡又浓的现代小诗。说它淡,淡在诗景,淡淡的酒香,淡淡的月色;说它浓,浓在诗情,浓浓的相思,浓浓的乡愁。仔细品尝这杯《乡色酒》真是又甜又苦,又醉又醒。 诗句的行列布局完全是对宋词小令的发扬与创新,对称均匀,简约精纯。自然地想到了《生查子》:“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乡色酒》是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中汲取了精华,用传统的审美形式酿出的当代人的民族情思。这种远近时间的跨越、空间距离的跳跃、“你”“我”位置的变换,虽是几字之别,却能景象迁移、情绪突变,其情由甜而苦,其思由醉而醒,其地由故园而他乡,油然而生浓浓的相思,无限的乡愁。 乡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赏析】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远离故乡的游子、漂泊者、流浪汉,即使在耄耋之年,也希望能叶落归根。 席慕蓉将这份乡愁用简短的七行三节诗进行概括:第一节写乡音的清新缭绕,笛声“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试想一年四季又有几个晚上没有月光啊,这就隐隐喻出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怀恋故乡。第二节写乡情的怅惘,对故乡的怀念渐渐遥远,时间的推移摇落了故乡的轮廊,仅剩一种模糊不清的怅惘,如雾里别离,浓似血却又隔着一层迷蒙的云雾。用雾里的挥手别离来比喻对故乡的模糊而怅惘的印记,是用一种可观可感的具象来描述抽象的主观感受,可谓生动形象、贴切自然。第三层写乡愁的永恒。是从上两层的乡音缭绕和乡情缠绵过渡而来,这在形式上极具新颖意味。层次的渐递使主题由模糊逐渐鲜明。诗人用没有车轮的树永驻游子心中“永不老去”的形象比喻抒发了深似海洋的愁绪和怀恋、怅惘的情感。 情感抒发与意象选择的融合,使整首诗的意境深邃悠远。比喻的贴切自然、语言的朴素优美更使整首诗具有牧歌式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