弊大于利!谈恋爱的年龄不宜太早,如果只是一点点情愫,将来还可以留个美好的回忆,但不能分心,高中在我国可以说是学生时代最重要的时期,影响是一生的.所以,象有些学生那样,经常联系,甚至关系更为紧密,不但影响两个人的学习,还会给其他学生造成不良影响的.以我的经历为证:高中时那些爱的比较深的,喜欢经常在一起的,公开化的,还为将来做了打算的,其实最后都没在一起,而且这样子的两个人也都没考上大学.考上也是不怎么好的.现在听说了一对成功了,那时根本就不是一对,也许也有好感吧,但并没有真的谈恋爱,而是都努力学习,后来都考上了大学,读大学时谈的,还有的是大学毕业了谈的,这样的最后在成功了.而且是事业\爱情双方面的成功.所以说,高中时最好不要谈。°
瞎整
中学生“早恋” “早恋”到底是什么? 早有消息说:谈“早恋”这个词就不正确,有批评倾向,有道德价值判断,不科学。正确的提法应该是“中学生恋爱”。北京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闵乐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事实上,中学生对异性产生感情是青春期性的成熟标志之一,再自然、再真实不过了。” 可见“早”字在中学生之间并不适用,甚至也不适用于小学生。我认为如果真要给“早恋”的“早”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大约可以用它形容幼儿园孩子之间的恋爱。 但现在,“早恋”这个十多年前出现的不科学定义,却广为千家万户所知,并且约定俗成的用它来称呼中学生间的恋爱。无奈之下,只好先用“早恋”这个词来代替我所要讲的中学生恋爱了,希望大家忍住火气,不至于因此拿青菜番茄撇我。 人类的恋爱是怎样来的呢?据科学研究显示:人类的恋爱活动与3种基因有关,这3种基因分别促使身体分泌多巴胺、苯乙胺和后叶催产素。可见恋爱本身便是人的本能。通过阅读弗罗依德《爱情心理学》,我们可以找到更详尽的原因。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可见恋爱乃天经地义之事。“早恋”之罪,盖在“早”字而已。 那么中学生恋爱到底早不早呢?答案显然是根本不早。中学生恋爱的高峰年龄在13—17岁,平均年龄为14.20岁。这样的年龄,在中国古代早都可以光明正大的谈婚论嫁了。而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在这一阶段身体发育逐渐成熟,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都渴望恋爱的到来。 有些人说它早,理由如下: 一、中学生经济生活尚未独立。恋爱需要经济上独立,生活上自立而且有能力承担家庭责任,中学生显然不具备这个条件。二是谈恋爱的年龄与法定最低婚龄(男22岁,女20岁)相差甚远。 我搞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是在谈“恋爱”,中学生的“恋爱”,不是在谈中学生的养家糊口。关于人类是否谈了恋爱就必须养家糊口,似乎并无定论,因此不能作为反对中学生恋爱而题的“早”。第二,谁说谈恋爱就要立马结婚?那有些人一谈还谈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呢。这些观点,都不过是有些人的臆想,毫不足论。 在美国,中学生谈恋爱是很正常的,没有才会令他人觉得奇怪。许多美国男学生从小学就有自己的女友。在一个发达国家都不早的事件,跑到中国竟变得“早”了。这似乎是“发展中”的本色,充斥着封建与愚昧的束缚,整个社会都对“早恋”喊打喊杀。于是有父母棒打鸳鸯,教师当众责罚学生,社会舆论哗然一片……等等荒谬可鄙的举动出现。人们这些行动的理由很长很多,总结下来有这么两条: 一、 早恋影响学习 二、 早恋易导致学生做出种种不宜的行动而导致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与社会治安状况的恶化…… 早恋,诚然会占用人很大一部分时间与精力,但却绝非中学生“学习”的杀手。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学习”二字指的是什么呢?如果是前面早已论述过的,腐朽无用的理科,文科知识,那么这样的知识值得我们去花费所有时间精力去学习吗?若我们的眼光仍停留在如此狭隘的地方,认为所有的学习就是指这些学校的知识学习,那么在某种程度和可能性下,早恋的确会干扰这样的学习过程(也不排除有反而促进的状况)。 但难道学习的意义竟如此狭小而萎缩?我们整日所赞不绝口的学习竟单单局限于学校这片狭小的范围吗?那人们活到老,学到老,又是为了什么知识在努力呢?其中有很多很多知识都非是学校中学来的。其中极重要的一部分便是社会经验知识。简单而言,它就是怎样与人打交道。这些知识是独自一人绝对学不来的;而恋爱,却是学习这种知识的绝佳途径。 恋爱中的人,学习体会他人的话语,学习观察他人的表情,学习说出符合他人心境的话语……等等等等,察言观色,没有比这更实用的学问了。学习他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学习关心他人,学习怎样表达自己……对于个人生活,也没有比这些知识更重要的了。恋爱本身也是一种学习,即便连失恋时忍受着痛苦也算是对心灵的磨砺,其程度应不下于屈原之放逐,而困厄生君子,心灵的磨难对人的成长功效更加显著。 任何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社会经验知识有着多么大的作用。毫无理由说早恋会影响学习,进而影响人一生的发展;美国学生——为了保护国人的自尊心起见,还是不要提美国了。 那么“早恋”对于中学生而言,又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呢?通过恋爱,中学生可以学到许许多多他们永远无法在课堂上学到,但却令他们受用无穷的知识。许多人在痛快地早恋一场之后都说:感觉成熟了许多,认识深刻了许多。这就是真正学习的优秀成果了。而那么多人却围着“早恋”者追打,诬其曰:“不好好学习。”真是冤枉!学习终身受用的知识遭打,学习无用的知识却受表扬,处于如此黑白颠倒的环境,早恋者怎能不再精神上处于一种孤独状态呢?这种状态的作用很可能影响他们很长时间(甚至一生)。 父母们难道没有想过,孩子在中学时代谈恋爱,其益处是绵泽一辈子的;而若妄加干涉,其害处也流毒无穷。孩子中学阶段谈恋爱,再不济也能积累一点将来谈婚论嫁的经验;而若是妄加阻拦,一不小心就会把人弄成自闭症患者,据专家称还很有可能导致同性恋的出现。 社会,家庭,学校整日大讲对早恋要引导,调节,这些词语太不合适了。早恋本来就不是什么过错,这样的动词怎能使用在它头上?较为“暴走”一些的是“棒打鸳鸯”,现在“温柔”的是慢慢把两只鸳鸯引开。可鸳鸯一对好好游在那里,与谁也无干,把他们打散拆散,究竟是出于什么目的? 有列举早恋危害的例子说:早恋导致少女堕胎过多,甚至有人为此死于非命。实情却有之,我也曾看过不少的几篇报道,但怎么什么过错都一古脑推到恋爱身上?难道两人一相恋便须堕胎?这非是早恋之罪,而是中国教育对学生真正的“人类基础教育”工作忽视之罪。 中国的社会整体思想还处于十分封建的时期。少女怀孕如此正常的生理现象,在社会上都要大惊小怪一片。真正的封建社会女子,往往十五六岁就给家中添丁添口。我们现实的思想,还不如封建社会开放,是一种恶心变态的遗传封建观念。 在这社会状况下,教育才应该更加明确地教给学生怎样避免一些事情的发生。这不是早恋,恋爱是无法避免的。但堕胎可以。教育却羞于启齿,生怕说了一两个字会闪了他焦黄的大门牙。把知识交给了学生,学生就可以以之控制约束自身的行为;不教这些知识,学生怎么晓得什么事该做,什么是不该做的? 人们在反对“早恋”的同时,也常常反对“重理轻文”,程度不会下之于多少。然而仔细想想,文科教育应教给学生什么呢?难道不是人文情怀与思想情感吗?那么,有什么活动能比恋爱更富有人文精神的内涵?既然恋爱的内容正是文科教育所应重点教授的,那我们为什么要在强调文科学习的同时却大力反对学生间的恋爱呢? 古人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早恋就是这样的洪水猛兽,任何人也休想抵挡。近年来逐渐攀升的中学生早恋比率,与教师家长辛勤的围追堵截,不正形成了很好的对比吗?这洪水的力量会越来越强大,终究冲垮许多人的道学防线。这就是事实改变观念的更强大力量。
自己百度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关于高中生恋爱的真实故事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