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教、言教、家教,是我一生的功课
这次讲座是 “家道家风系列讲坛”的开坛演讲,“家道家风系列讲坛”由河南省国学文化促进会与女子德慧大学堂联合推出,旨在践行好家道好家风。
儒家中讲到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根本就是如何“齐家”,齐家就要有家道、家风,能够让人的家族和睦相处、互敬互爱、互助合作、平等对待。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风是传承,家庭即社会,家风汇国风。
南怀瑾先生2012年9月在苏州去世,享年95岁。南一鹏说,“谁也没想到父亲会这么早离开我们,大家都相信他应该是要过三位数的年纪才走。”
人生就是一场场离别。南一鹏的儿子出生第二天,他就收拾行李乘飞机去看奶奶,因为奶奶已过百岁身体欠佳,看望奶奶没多久后,老人家就走了。
前年,南一鹏的母亲辞世前,姐弟们围绕病床悲痛抠心,但只能步出室外放声大哭,回到母亲身边必然微泣助念。这人世间做儿女的,最大最后最伤情的时刻,最考验修行人。父亲将走之时,南一鹏远在他乡,但他知道父亲周边,视其如父如亲者众,此刻自己与天下人同亲、与天下人同悲、与天下人同心。不管自己多大年纪,只要父母在好像依然有着依靠。等到父母离开,发现自己好像突然站在了山巅,这种“山登绝顶我为峰”,亲情上失怙失恃的失落感觉,唯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了解。
◎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言行如一
在世人眼中,南怀瑾先生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高人。作为他的儿子,南一鹏认为,“父亲对我最大的影响是言行如一”。
南一鹏说,“父亲的确是一位很特别的人。父亲对形而上的东西很透彻,对形而下的事务也很了解,所以他处理世事总是很得体。我受他影响应该是很大的。我小时候四五岁时,最怕父亲回家。他每天要求我背诵唐诗和《古文观止》,我没完成学习任务还要受罚。父亲最大的贡献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他让许多人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当代大多数中国人都很容易接受西方文化和理念,我曾经很担心中国文化会迷失自己的方向。父亲多年来坚持讲授中国文化,我很敬佩,很支持。”
名人子女不是富人子女,承受的是非凡的遭遇,不是非常的财富。明灯之下必有相对的暗处,名人子女就要学习如何安于暗处,不显光彩,同时也不蔽明灯之光。这需要非凡的学习,也须有非凡的心性。
现在,每天有一大堆人说自己在修行,表现却比不修行的人还自私自利,处处失心疯的时候,该怎么帮忙?唯有四字——言行如一。
◎人是教不会的,人是要靠自己去学会的
南一鹏说,“对现行的教育,我常常觉得很遗憾,我们把教育搞错了方向。因为人是教不会的,人是要靠自己去学会的。所谓的教育,不是要教你什么思想,而是教你怎么思考。”
“教育最重要的是提供一个环境,人自然就会学。而父亲给我提供的这个环境,就是他身教言教家教的最重要成分。”
培养小孩,就是培养他学的能力,怎么学?问也——要做个“有问题”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面对名师,没有慧根,也要“会跟”,从言传身教里感悟和学东西。
说这个字,是一个言字,右边加个兑字,不像“话”这个字,只是在舌尖上打转的语言;说是要兑现的语言。所以,我们听到人们会这样表达:不要听他的话,要看他怎么说。说是看得出来的,悟道和知道的差别,就是悟道者,是言行一致的。南一鹏说,“父亲的说法,与父亲的修行,是可以验证兑现的。”m
注: 南一鹏是南怀瑾第三个儿子,著有《与天下人同亲——我的父亲南怀瑾》。本文部分内容引自此书,望作参考。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怎样描绘我的家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