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古城作为中国历代军事文化名城,具有丰富历史内涵和无穷文化魅力的就是它保存完整的古城墙。 荆州古城墙是我国南方现存最完整的城墙,荆州人把它当成自己的名片。 墙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建筑方式。墙有墉、垣、壁等多种称谓。古代的墙十之八九是以土筑墙,所以与墙有关的字皆从土。墙最基本的功能是屏蔽自我,保护自我,使敌人不能侵犯。进入阶级设会后,墙的体量大小体现了等级、贫富的差距。家之墙为院墙,国之墙当是城墙。凡事基业往往从筑墙开始,谓之奠基。清人李渔《闲情仙寄-墙壁》说:“国之宜固者城池,城池固而国始固,家之宜坚者墙壁,墙壁坚而家始坚。”由此可以看出,城墙已成为国家的象征,历来受到重视。 荆州城墙位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后汉书•地理志》记载,荆州城墙的修造始于2600多年前的周历王时期。现存明清重建城墙东西长3.75公里,南北宽1.2公里,面积4.5平方公里,城墙周长10.28公里,高9米。城墙现有八座城门,2座门楼。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面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水城(护城河)全长10500米,宽30米,水深4米,西通太湖,东连长湖,与古运河相连。明代时期建城时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因而城墙特别坚固。荆州城墙设有翁城、敌楼、战屋、炮台、藏兵洞、复城门,防御体系完备,历来易守难攻,有“铁打荆州”之说。 荆州古城“北据汉沔,南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这个著名的文化名城,座落在辽阔富饶的江汉平原的西沿,由于地处江湖之会,是连接东南西北水陆交通的枢纽,这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特产丰富。荆州这个名称,是上古大禹治水时所定的九州(冀、衮、青、扬、荆、豫、梁、雍)之一,以当时境内荆山得名。汉朝的时候,全国划分为三十六州,荆州为其一。远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便是楚国的官船码头和楚王的行宫,秦时为南郡治所,三国时期,魏、蜀、吴为夺取荆州展开了激烈的战争。东晋安帝、南齐和帝、梁元帝、后梁、五代时的南平国曾先后在这里建都,使这座城池成了历代王朝屯兵置府的重镇、兵家必争之地。荆州逐渐成为长江中游的第一大城市,与下游的扬州齐名,史称“江左大镇,莫过荆扬。” 由于三国故事广泛流传,一到荆州,便急不可待打听当年刘备巧借荆州,孙权设计讨要荆州,直到后来关羽大意失荆州的历史故事和遗迹。这里的百姓对关公怀有特别的情感,仅荆州城建关帝庙达六处之多,人们把他神化,尊他为“武圣”,与“文圣”孔子并列。 荆州古城,它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南邻沙市,傍倚长江。城墙盘旋于湖光水色之中,依地势而起伏,顺湖池而迂回,蜿蜒伸展,状若游龙。巍巍古城,已有2000多年历史,自秦汉起,耸有城廓,五代十国后,始建砖城,宋、元、明几毁几修。现保存完好的古城墙,为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依明城垣所建,近年来,沿城墙内外修建了许多新景点。 荆州古城分为三层,外边是水城,中间是砖城,里面是土城。据说当年为防止城基下陷,洪水泛城,右城脚条石缝中浇灌糯米浆,因而城墙特别坚固。传说三国蜀将关云长镇守荆州,忽遇九位仙女下凡。传王母娘娘旨意,说荆州刀兵动得太多,要收回置于神地,不准凡人争夺。关公忠于其兄不让荆州,于是想了一个计策,说:“你们在西北,我在东南,各筑一城,城周五千步,天黑始,鸡鸣止,谁先筑好,谁就管理这个地方,九仙女用衣裙兜土,关公伐芦苇筑城。关公城就,九仙女城差一隅,鸡尚未鸣。关公振动鸡笼芦席,公鸡啼鸣,九仙女羞愧地上天去了。这就是现在荆州城北门外九女琢的来历。又传说张飞也挑担土来帮二哥筑城,可是来晚了,便将土倒在东门外,现今人们都把这两座小口山似的土叫“张飞一担土”。这些都是神话传说,然而关公为了防范东吴,在汉代旧城旁筑了一座新城,都是有历史记载的。 踏上荆州古城 ,放眼四望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遥想当年兵戈铁马的场景,让人联想翩翩.在荆州城下护城河,当年宽敞的护城河如今已被水草淹遮,只有几头水牛漫步在河边,悠闲地嚼着有点枯黄的草料,偶尔抬头仰望冲冲而过的行人和疾驶而过的车辆,一切都是哪样的恬静,构成一幅别样和谐的画面.让人不俊感慨时光之悠悠,岁月之匆匆..... 城墙文化是一种中国城市意象。每一座城墙,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每一座城墙都承载了历代的世事变迁。历经沧桑后沉积下来的是深厚、强烈和执着。踏上荆州古城,联想起千年之外的人和事。闭上眼睛,一千多年前的古蜀战场上,雷鸣电闪、大军对峙,金戈铁马、刀光剑影, 鼓角争鸣,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仿佛就在眼前 。当这一切都走远了,这座古城又用它的记忆让后来的人们来缅怀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曹操攻荆州,刘表让荆州,刘备借荆州,关羽大意失荆州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荆州,请梳理与“荆州”相关的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