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冰雪,春暖人间1月26日下午1时,湖南省送变电建设公司的送电线路工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三位同志在望城县桥驿镇力田村沙坪变电站实施高压电线除冰作业时,因铁塔坍塌而壮烈牺牲。1月28日湖南省政府正式追认为他们为革命烈士,共青团湖南省委追授他们为“湖南省五四青年奖章标兵”。1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 宝在湖南长沙看望他们的家属时,动情地说:“今天面对你们,我无法用更多的语言来表示安慰,我给你们鞠个躬吧!”读到这则报道,我不禁潸然泪下!那可是三个三十多岁的年轻的生命啊! 今年元月,黔湘鄂赣皖苏浙等省遭遇50年一遇的冰灾。持续多日的冻雨,长达半月的覆冰,平地积冰赢寸。处在高山峻岭风口的电杆铁塔,既要受到几近半尺的覆冰之压,又要受到前后长达几百米、数条结冰后重达十多吨的钢芯铝绞线和钢绞线之拉,纵然是钢筋铁骨,也难以承载。为了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电力输送,只有尽快清除覆冰。在这艰难危急的关头,三位同志志愿参加公司组织的抗冰灾保供电抢险队,奔赴抗冰抢险的第一线。在登上铁塔除冰的过程中,由于罗海文所在的那基已不堪重负的铁塔轰然坍塌,罗长明、周景华所在的铁塔也随之坍塌。罗海文当场以身殉职,罗长明、周景华坠地重伤不治身亡。他们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电力职工对社会的承诺!正如温总理所说“三位烈士都是人民的好儿子!他们是为抢修电网而牺牲的,是为人民的利益牺牲的!湖南电网的战友职工忘不了他们,湖南省全体人民忘不了他们,全国人民忘不了他们!”其实,全国的电力职工有何尝会忘不了他们——他们不愧为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不愧为湖南的好青年、不愧为电力企业的好职工。 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你们一路走好。你们放心,在你们倒下的地方,将屹立起更加坚实的铁塔——那就是你们永久的丰碑!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本报记者艾卿 通讯员文群 大庆 叶璇 昨日,洪山区珞南街尤李社区居委会主任余菊珍,像往常一样来到社区居民胡和平爹爹家探望。“胡爹爹,你想吃点什么呀?”“我想吃鸡肉。”原来,胡爹爹因胃出血,已经躺在病床上近一周了。这些天来,余菊珍和几名社区群干轮番照顾,让胡爹爹深感欣慰。余菊珍帮忙做了家务后,赶到市场买了紫燕鸡和面包,送到了胡和平病床前。 入冬以来,洪山区珞南街对社区特困、空巢和孤寡老人进行摸排,发现35个社区中,有200多名特困老人需要照顾。街道办按照每人补助150元到300元的标准,发放了慰问金和物资,并为他们送上温馨提示牌,写上社区干部的电话号码和姓名,老人一旦有需要,可以随叫随到。与此同时,社区干部轮流上门给老人买米、买菜、做卫生,送钱、送药、陪聊天。 1月12日晚,武汉落下了第一场雪。卓刀泉社区主任朱光明在第二天清晨7时许,召集社区群干一边清扫社区积雪,一边到菜场买回油、肉、鸡蛋、豆制品、青菜,送到3名空巢老人家中,并细心查看老人家中煤气罐中是否有煤气,取暖设施是否完好,还陪老人拉家常、帮着做卫生。19日、23日,社区又分两批买回鱼、肉、米、蔬菜等物资,让老人们足不出户就能过寒冬。 编后:冰雪中的温情,更能打动人心。政府动起来了,群干们来了,热心的市民也来了。我们相信,天灾无情,但我们有爱,就能抵御风寒。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本报记者海冰 通讯员莫难 张军丽 实习生张婧 “你是个女同志,也是50多岁的人了,还这么尽心尽力为我们大家,真让我们过意不去!”昨日,77岁的彭婆婆握住刘桂华的手,哽咽地说。 最近几天,青山工人村街三联社区没见刘桂华的身影,大伙都以为她去培训了。直到上周六,有亲戚去她家串门,才拆穿了她编织的“谎言”。原来,近期江城大雪连天,持续严寒,而棚户区工人村三联社区有不少空巢、孤寡老人及残障人士。为避免居民出门走路摔跤,社区负责人刘桂华就带领党员及社区干部,起早摸黑清除积雪及路面冰凌。一周前,刘桂华用铁锹铲积雪时,因用力过猛,脚底打滑摔倒在地,导致脚踝骨折,疼得她直掉眼泪。为不让居民担心,刘桂华要社区干部替自己保密,对居民们称她外出培训去了。 真相大白后,居民们纷纷自发到刘桂华家中看望她。看到消瘦许多的刘桂华,不少居民眼眶都湿了。刘桂华没把自己的伤势当回事,反倒叮嘱老人们,“在家生炉子取暖,可要注意通风啊!”并交代其他社区干部,“还有哪家困难户没去慰问,要赶紧去!”“王婆婆家的房顶是油毡铺的,积雪要勤扫啊!” 在刘桂华的带动下,社区干部在雪天里马不停蹄,牵挂着每户人家的冷暖温饱,向居民深入宣传安全保暖过冬常识;“社区党员义务采购队”则更尽力尽力,为空巢、孤寡老人买菜、买米……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见习记者梅丹 下了半个月的雪,天寒地冻,路上很少看到流浪者和乞讨者,他们大多被救助站接走了。他们在救助站穿得暖,吃得饱吗?昨日,记者前往武汉救助站探访。 因为没有预约,接待人员有点意外。但看过了记者的证件之后,一位工作人员带着我们“参观”了整个救助站。 记者先来到了一楼的活动室。这里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有的正在津津有味地看电视,有的在聊天。活动室里开着暖气,很暖和。 随后,记者来到了寝室,里面睡着四个人,其中一个来自湖南,钱被骗了,旁边她的两岁半的小孩正在玩耍。 记者又来到二楼小孩子的活动室,一群小孩子同样在看电视。记者摸了摸他们的手,是暖的,衣服也穿得多,而且干净。“你们吃得怎么样?一日三餐是怎么安排的?”记者问其中一个十几岁的小孩。 “早上是稀饭馒头,中午两个菜,一荤一素,晚上也是。”“晚上睡觉冷不冷?”“不冷!” 记者看到每个房间里面都很卫生,床单被子都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每一个床上都放着一个米老鼠娃娃,让人感到很温馨 荆楚网消息 (楚天金报) □本报记者张军 大雪中,早餐车为居民们送来温暖。记者张军 通讯员黄健摄 昨日凌晨4时05分,51岁的龚少萍就和52岁的老伴早早地起了床。简单梳洗后,4时25分,两人出了家门。 楼外的雪还很大,地上的积雪更厚了。他们在小区院子里找到自己的餐车,清理了车上的积雪,龚少萍在前拉,老伴在后面推,艰难地向小区外走去。 龚少萍是青山百家早餐工程公司的餐车经营户。他们住在青山125街坊,这里距离城管部门划定的钢都花园126小区北门室外1号餐车经营点,平时走只要10分钟,由于连日来下雪,路难行,这段路程得要30分钟。 早晨5时,他俩终于到达目的地。公司的配送车5分钟后到了,卸了货,车轮却陷进了雪窝,无法动弹。龚少萍赶忙去借铁锹铲雪。她在这里卖了3年早餐,许多街坊都认识她了,锹很快借来。 配送车开走了,龚少萍点起了煤气灶,开始将早点分类,蒸的蒸、煮的煮,然后拿出准备好的毛毯,将加热后的早点捂起来。帮着忙了一会儿,龚的老伴回家烧开水。龚少萍说,这样可以节约点煤气,天太冷了,煤气要不停地烧,烧些开水帮助加温,可让客人买的早点更热些。 可能听到了街上的响动,附近网吧的一名年轻管理员跑出来说,“你们真准时,一晚上我又冷又饿”。他买了3碗热干面几杯豆浆,龚少萍根据他的要求给一碗热干面加了3袋辣椒面,在用塑料袋装起来后,多打了两道结。 早晨6时10分,龚少萍的早餐车迎来了武钢上班族买早点的高峰,他们大多是要搭早班车上班的。人们一拨一拨地到来,一拨拨地离开,尽管雪还在下,龚少萍已累得满头大汗了。 早晨7时30分,看着买早点的少了,龚少萍的老伴带着一包早点离开了餐车。龚少萍解释说,他是给住89门的一位70多岁的老人送早点去的。原来老人一直是自己来买3杯稀饭,看着这些天下雪,龚少萍就不让老人出门了,他们天天给老人送早点,至今他们还不知道老人叫什么名字。 早晨8时30分,龚少萍卖完了所有早点,卖了408.5元,她说,她热爱这份工作,看着每天人们从这吃到热腾腾的早点,她就感觉很舒坦。 记者了解,下雪以来,青山百家早餐车原80辆早餐车,一度萎缩到27辆,从昨日开始增加到35辆。 新华网南昌1月30日电(记者 陈春园)29日上午,江西温沙高速公路临川段多处10万伏高压线快被冰雪压断,造成道路受阻,并对过往司机和旅客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温沙高速公路管理处路政员郭燚在火速赶往现场抢险途中,发生车祸不幸牺牲,年仅23岁。在此之前,郭燚已经在高速公路抗灾抢险工作中连续工作了15个日夜。 当天10时30分,郭燚接到10万伏高压线快被冰雪压断的险情通知后,与司机万建国立即向所队领导主动请缨,从正在执行抗寒救灾任务的南城县路段赶赴事故现场。 10时36分,郭燚所乘坐的路政车辆行驶南城至临川K499+100M公桩处时,许多大货车在经过除冰后路况较好的超车道上缓慢行驶,郭燚急于赶到现场疏导交通,决定从尚未除冰且路面光滑的行车道超车行驶。不料车体一滑,撞到高速公路护栏上,郭燚的头部猛烈地撞上车门框,当场昏迷,司机万建国也被撞伤头部。 10时55分,赶到出事现场的路政人员把他们立即送往抚州市第一医院进行抢救。13时41分,郭燚同志终因抢救无效光荣牺牲,年仅23岁。 1月中旬以来,江西省遭遇了50年不遇的冰雪灾害天气,道路交通严重受阻。从1月13日开始,郭燚持续在高速公路上奋战15个日夜。 直到事故发生前,他还在南城路段执行任务,连续奋战了3天3夜。 在这次抗寒救灾中,郭燚视保畅通为己任。因警力不够,他总是主动配合交警疏导交通。1月24日2时,温沙高速各收费车道实行交通管制,造成临川收费站大量车辆拥堵。他一直在现场配合交警给司机朋友做安抚和解释工作,一干就是5个多小时。到清晨7时,郭燚协助交警共疏导了300多台车辆,进出收费站的车道得以畅通。 1月25日下午,又一波寒潮侵袭江西,当晚高速公路路面冰冻越来越厉害,临川收费站滞留的车辆也越来越多。由于人生地不熟,许多司机不敢下车购买食品,车上预存食物都已经吃光了,饥寒交迫。郭燚号召同事和临川站职工,大家筹集了300多元买来了方便面、饼干等食品,给司机们送去。 这场抗击暴风雪的战斗中,活跃着许许多多的团员青年。天寒地冻中,铲雪除冰;站台广场上,维护治安;危难之时,紧急救援。他们徒步深雪之中,运送抗灾物资;攀爬电杆之上,检修线路;奔走冰雪路段,疏散交通;尽己所能,为抗灾义演募捐……一支支突击队,一群群志愿者,一个个紧张工作的身影,一张张劳累疲倦的笑脸;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还有其他知名和不知名的年轻人,用自己的恪尽职守、无私奉献,驱赶着严冬的冰雪、灾难的阴影,让节日充满温情与感动,让雪灾中的中国祥和温暖。 人们会记住他们,记住这个大雪之年,融入血脉的挚爱亲情、面对灾难的信心、勇气和爱。这些都将是宝贵财富,让我们在所有的不幸面前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在这里,我们向奋战在抗灾一线的人们,向所有伸出友爱之手,携手作战的团员青年,道一声新年好,大家辛苦了! 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中,雪灾终将过去,但考验依然存在。灾害造成了巨大损失,春节的短暂休息之后,将是更为艰巨的恢复生产和灾后重建工作。希望广大团员青年,能在节后的生产重建中,再尽自己的一份责任和力量。有了上下一心的团结,有了所有民众的携手共担,我们相信,即便有灾害和困难,2008年的中国,也会再创辉煌。
1月中旬以来,一场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袭击我州。在持续两个多月的抗雪救灾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让我们无法忘怀。本报从今日起推出“抗雪救灾群英谱”系列报道,讲述抗雪救灾先进个人的感人事迹。3月以来,我州各县市发起了“评选十大抗雪救灾英雄”活动,截至3月23日,全州共推选出32名候选人。本次报道的先进个人正是从这些候选人中遴选出来的,他们都是战斗在抗雪救灾最前线的普通劳动者及各单位、各部门的基层干部。此前已多次报道的肖绪安、沈权武、林泽艳等先进典型,不再纳入这组系列报道。那场罕见的冰雪灾害过去了,恩施市屯堡乡民政助理刘德红回想起在冰天雪地里的日日夜夜,仍然记忆犹新:“如同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让人终生难忘!”抗雪救灾战斗中,让刘德红最难忘的,是辖区黄草坡村一位六旬老大娘递过来的那杯热开水。故事还得从头说起。受雪灾影响,今年春节前,屯堡乡黄草坡村供电线路瘫痪。黄草坡村交通不便,救灾物资无法运进山。怎么办?总不能让群众在黑暗中过春节啊,刘德红左思右想,决定用背篓为群众送蜡烛进山。农历腊月二十八,大雪一阵紧过一阵。刘德红吃过早餐,用背篓背着3250支蜡烛,迎着风雪出发了。由于积雪太厚,刘德红根本无法认清道路。当她经过大岩坎(小地名)时,一脚踩虚,整个人摔出去数米远,背篓里的蜡烛散落一地。她忍痛爬起来,将散落的蜡烛收拾好,继续上路。雪仍在下,一路上刘德红不知摔了多少次跟头。当她到达村民周国万家时,汗水已经湿透了她的衣裳。69岁的周婆婆见她浑身上下滚成了一个雪人,心疼了:“刘同志,党和政府为我们送来蜡烛,你通知一声我们到乡政府来领就是,哪要你一个女娃子大雪天送上门呀!”刘德红接过周婆婆递过来的一杯热开水,边喘气边回答:“周婆婆,我一来是给你们送蜡烛,二来是看看到底哪些乡亲受了灾,只有亲眼看了,心里才有数啊!”就是这杯热开水,刘德红至今难以忘怀。“不知为什么,当时我觉得周婆婆递过来的热开水格外甜!”刘德红说。屯堡乡地理环境恶劣,大部分村庄处在高山峡谷之中。灾害致使全乡道路受阻,部分地区断水断电,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全乡有近6万人受灾。面对如此严重的灾情,35岁的刘德红始终坚守在抗雪救灾第一线。腊月二十五,眼看屯堡福利院投资20余万元建起的茶叶苗圃基地就要在冰雪中毁于一旦,刘德红赶紧带领民政办全体工作人员到苗圃扒雪,一干就是一整天;腊月二十六,杨家山村梨子树组村民廖康成家发生火灾,刘德红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给他送去了现金500元,猪肉10公斤,大米50公斤,棉被两床,让他们全家人生活有了着落;腊月二十七,田凤坪村72岁村民杨福翠的房屋被积雪压垮,杨福翠双脚被砸伤,刘德红及时赶到她家,与村干部一起将老人送进医院治疗,并垫付了200元医疗费……“我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尽了一位民政干部的责任,但是却对不起家人!”刘德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大年三十,为了整理资料,上报灾情,她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一忙就是一上午。丈夫何伟见她忙得不可开交,从没做过饭的他只好硬着头皮亲自下厨。外面的鞭炮声陆续响起,家家户户都吃起了团年饭,这时刘德红才从办公室回家。看到丈夫忙碌的样子,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对不起呵,让你辛苦了!”大年初一至初六,刘德红同样奔波在抗灾第一线:离集镇30多公里的鸦丘坪村张凯家的房屋倒塌,刘德红为他们送完救灾物资返回时,已是晚上10点多;大庙村村民胡宗存老人的房屋被大雪压垮,她迅速送去救灾款,一直等到把老人安置好了才回家……短短几十天,刘德红的足迹遍布全乡。她和同事将国家下拨的近30万元救灾资金及时送到了灾民手中,让灾民们度过了一个寒冷而又温暖的冬天!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谁知道有哪些关于雪的感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