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给城市以这样的描述:“人们为了活着而聚集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美好a686964616fe59b9ee7ad而居留于城市。”
昔日在僻远的乡村,人们对大城市怀有无数美好和浪漫的想象——城市里有着充足的食品、各种现代化的设施,有着乡村里永远也不可能享有的物质和精神供应。
突然有那么一天,当他们置身于大都市的喧哗,试图在那里播下生命之种的时候,却不知道脚下的道路要通向何方。往日看似寻常的田园风光此刻化作酽酽的乡愁,抚慰着那颗动荡的心。
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我们一度将城市视为生产和制造的中心。时光倒溯20年,当面对首都北京上万根烟囱时,是否有很多人激情澎湃——这就是我们要建设的都市?
城市是有限空间内人口和资源的聚集体,当城市过多地承载各类产品的制造时,我们甚至失去了蓝色的天空和洁净的水源、空气。
现代的城市和亚里士多德时代的城市已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可命题同样存在。当我们拥有了汽车和越来越宽敞的住房时,我们会不时地追问:我们生活得更好了吗?我们是否在城市里重新找到了精神家园?
这样的问题或许没有终极的答案,却逼迫着我们重新审视城市的意义。
城市是社会财富的容器,集中了各类资源、资本、劳动力和创新思维,集中了生产力的构成。它当然是生产力的中心、社会发展的驱动器。
随着产业的升级,处在城市群中心的核心城市,其生产的概念正在脱胎换骨。原来城市生产出的是具体的、直观的商品,如手表、自行车、钢铁等,而现在,我们需要城市“生产”出思想、艺术、文化和各种服务,让“中国制造”不断升值。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给出一个城市定义,让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有所扬弃,回归它的社会属性,让不同阶层的人都能够在城市里和谐地生活,充分享受城市给我们带来的财富。
我们当然明白,对城市这样浪漫的想象会受到许多现实的制约,包括让重化工业迁出城市,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公共服务的补给等方面会承受更多的压力,这也是当前城市定位与城市发展的困惑所在。
但我们相信,只有让城市升级,我们的社会才会升级,一切有悖于城市发展规律的现实障碍,会在理性和规律面前失去存在的理由。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求一篇感人的都市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