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英雄气质,表现了报国立功的信心和乐观主义精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侍从头、收拾旧山河”。把收复山河的宏愿,把艰苦的征战,以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来,读了这首词,使人体会,只有胸怀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写出感人的词句。在岳飞的这首词中,词里句中无不透出雄壮之气,充分表现作者忧国报国的壮志胸怀。如果对你有帮助 请关注点赞谢谢!
本文通过描述与生病老婆的一番对话,勾勒出两个恋人在不同时间,不同阶段经历的一些生活小事,文章语言朴素,感情真挚,行文中透露着一股幽幽的爱恋之情,可谓情到深处自然浓。
从行文结构,语言方面上来看,此篇文章较为清晰,明了。主题思想上,围绕爱情这一主题,表达细腻,有着很强的感染力,但单一的对话形式以及在人物细节,心理活动上的把握应该加入点,这样能让情景画面更加逼真,感人。思想主题也会得到进一步升华。另外,文章独特性,特色方面应该再加强,这样会更吸引读者眼球。
个人观点,欢迎指正,谢谢!
当我们读文章读哭的时候,不一定是读懂了作者的感情,更多的是触发了自己的感情。
我是襟亚,我想从我个人理解的角度来试着回答题主的这个问题。
禅师说:“曾见郭象注庄子,却是庄子注郭象。”郭象注解的《庄子》,和庄子的本意已经有所出入,虽然因循原文在进行解读,但已经掺杂了太多注解者郭象的个人见地了。所以说,郭象表面上是在注释庄子,实质上则是在阐发了自己!
史铁生的命运际遇,是我们健康人永远都无法从骨子里去完成“感同身受”的。《我与地坛》感动过无数人,而感动的“爆发点”可能各不相同。课文《我与地坛》也曾深深的感动过我,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老人与海》、《热爱生命》(不是蒙田的是杰克伦敦的那篇)、《陈情表》、《祭十二郎文》等等。
下面我就来举其中的两个例子来谈谈我自己为什么会被这些课文感动!
01.《陈情表》祖孙“相依为命”的触动。读《陈情表》读到哽咽,我曾经把周围的人吓了个不轻,没有人知道,我的眼泪其实是流给我自己的祖母的。“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和李密一样,我自己也是由奶奶含辛茹苦带大的,也有过并不很凄楚但是充满五味杂陈的“相依为命”。
李密为全身说给皇帝的套话,什么“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什么“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再怎么言辞恳切也不能撬动我的情感的软肋!
到了“母、孙二人,更相为命”眼泪如决堤之水……
我哭的不是李密和他的祖母,我哭的是我自己和自己的祖母!我哭的是虽有结草衔环之心,再没有反哺养育之恩的机会(再次泪奔)!
02.《老人与海》关于“勇气”的震撼。和《陈情表》带给我的感伤不同,《老人与海》带来的是汹涌澎湃的对于“勇气”的激发。
老人老了,“老了”的无力,我隐隐懂得,但是不可能真切的懂得。
我那时候正饱受失败感的侵扰,在巨大的学业压力里挣扎,总觉得自己不足够优秀。
“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就要给打败的,”他说。“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这是一段张示文章主旨的核心句子,它曾经让我一边羞愧一边被鼓舞!
他想:不抱希望才蠢哪。
难道我就该蠢么?如果不蠢,就该操着“鱼叉冲上去,鱼叉断了再把”刀子“绑上去,刀子也失去了就用"短棒",短棒不行的时候,——我还有双手……只要生命在,勇气就与我同在!
桑地亚哥拉着一条巨大的鱼骨上岸,等同于一无所获,失败的悲壮豪迈!我就认真的为他的结局哭了……
只可惜初读《老人与海》的时候,我还不知道我流下的眼泪其实为的是:那些“筋疲力尽,一无所有”的“有勇气无胜利的悲壮的无奈!
03.小结:本来还要写写《我与地坛》对于我的触动,时间原因——下次吧!
对于那些曾经让我们动情的课文,“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触动我们的出发点毕竟各有各的不同。“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于意”,很高兴能有机会在这里表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意”,也欢迎朋友们交流独属自己的那一份“意”。
谢谢阅读,我是襟亚。喜欢我的回答,敬请点赞、关注和留言吧!
期待与你相遇……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红书包》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