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情感故事

有感情的朗读敲响历史的钟声

内容提要:培养学生优良的语感主要靠的有声的读,这其中感情朗读尤为重要,是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指导感情朗读?笔者从四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明确感情朗读的目标;二、把握感情朗读的基调;三、注意课文情感的发展;四、丰富指导的方法和手段。 随着语文教学研究的深入,广大教师正在逐步摒弃烦琐的情节分析,开始重视语文的实践活动,尤其重视了感情朗读这一培养语感的主要手段的使用。这是广大教师建立在对母语教育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上的一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的进步,也是对语文学习在认识上的理性回归。然而,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却成为很多教师碰到的难题。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明确感情朗读的目标以读为本,不是一遍一遍地傻读、呆读,也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否则,纵然读得热闹,恐怕效果很难保证。因此,我们在指导朗读时,首先教师自己要清楚这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朗读应该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要不,怎么判断学生读得好与不好呢?又怎么指导学生去读出个中应有的味道,感悟出其中的情感呢?如苏教版十二册25课《明天,我们毕业》的第五自然段:“在这离别的时刻,敬爱的老师,我们要送给您一支歌,让您休息的时候听听我们的心声;我们要把火一样的诗句塞在您的枕下,让您在睡梦中也能感受到我们炽热的心跳。”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时,就应该明确这样的朗读目标:这一段话是孩子们在即将与老师、母校离别时,表达的发自内心的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学生在读这一段话时就是要让听的人感受到朗读者就是在用心、用情地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深厚感情。当然,表达这种感情的方式是多样的,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因此,朗读时语调既可以是高昂的,也可以是低沉的。但我个人认为,在这里还是应该把语调降下来,把深厚的感情积淀在心里,这样更加符合作者的本意。再如第九册第4课《我也是普通一兵》的第二自然段:“船行不久,忽然江面上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小山似的巨浪一个接一个卷到甲板上来。江轮在波峰浪谷间摇来晃去,情况十分危急。”在指导学生朗读这一段话时,就应该语气急速语调抑扬顿挫,字字铿锵有力,尤其是读“暴雨如注、小山似的、波峰浪谷、十分危急”这几个词语,要通过表情朗读,使朗读者与听读者皆能在脑海中形成良好的语像感、语境感,进而体会到当时天气的恶劣和情况的危急,为下面的学习创设情境。 由此可见,明确的朗读目标既是指导朗读的依据,也是指导朗读的目标。而朗读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恰当,又必须依赖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读。看来,指导朗读还是应在钻研教材上多下功夫,在提高教师自身朗读能力上下工夫。 二、把握感情朗读的基调朗读要有感情,首先要掌握好朗读的感情基调。什么是感情基调呢?感情基调好比唱歌时要依照曲调来定音,起音太高或太低都会唱不下去。每篇课文虽未像乐曲那样标出调号,但都是有基本的感情表达方式的。我们在读课文前,要对课文的内容、感情、体裁、风格等作细致的分析,然后依据“因文定调”、“依情赋声”的原则,定出这篇课文的朗读基调。一般来说,朗读中的感情基调主要有以下几种:1.高昂型。有些课文慷慨激昂,语流强劲,起伏有致,多愤激、震怒、昂扬、振奋的思想感情。朗读时,要声调昂扬,语势上行,读起来给人以威武雄健、激情飞涌、势如破竹、锐不可当之感,能让听者享受到阳刚之美,如《我们爱你啊,中国》和《大江保卫战》等。2.轻柔型。有些诗歌、散文意境优美,清新活泼,隽永飘逸,朗读时,应用语轻盈,婉转流利,力求读出诗文间盎然的诗意和幽雅的情境,如《春光染绿我们双脚》和《白鹭》等。3.凝重型。有些课文感情深沉,含意深邃,文字徐缓,或缅怀悼念,或郁闷凄怆,或庄重坚信。读这类课文,要语调适度低沉,语流缓急有度,重点词语清晰沉稳,次要词语不促不滑,字字千钧,句句有力,情境尽现,如《二泉映月》《半截蜡烛》等。4.平实型。一些常识性的课文和像《说勤奋》《学会合作》这样的议论文,作者用质朴无华、平实无奇、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说明事物或论述事理,有较明确的、客观性的叙述,因而朗读时要声音不高不低,语流不快不缓,语势起伏不大,关键性词语要读出逻辑重音,长句、复句的逻辑关系要读得清楚、明白。但是,更多的课文基于表情达意的需要,随着作者的感情变化,时而高昂,时而轻盈,时而凝重,时而平实,因而朗读的基调应该是综合型的。因此,我们在朗读时应根据课文的具体特点,选择变换朗读的基调。 三、注意课文情感的发展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不管是按照什么方式展开的,其情感的表达都是渐进的。也就是说,一种情感发展到高潮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如十二册《明天,我们毕业》,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课文,整篇课文充溢着学生对教师的依恋、感激、热爱和赞美之情。但这种情感的发展像爬楼梯一样,发展至高潮还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首先,作者回忆了六年前依偎着爸爸妈妈走进校园时的情景,接着,有重点地描述了六年来五彩斑斓的学习生活。紧接着又深情地回忆老师对自己和同学们的帮助和教诲。最后,集中抒发对老师的热爱之情。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时,一定要注意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的发展过程,应顺着作者的思路,顺着作者感情展开的过程指导学生朗读感悟和品味,尤其是篇幅较长的课文,不能杂乱无章,读到哪算到哪。当然,也许有的老师会问: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要有选择学习伙伴、选择学习方法、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利。如果学生开始就找到了文章感情发展至高潮的句段时该怎么办呢?我想,这个问题可以这样解决:首先表扬肯定学生的思考,接着告诉学生,如果不理解前面的内容,就无法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或这段话中含着的感情。然后引导学生从前往后朗读感悟。我想,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此外,还可以采用寻找联系点,前后联系朗读感悟的方法,毕竟,教学有法而无定法。 四、丰富指导的方法和手段 古人说:“胸藏百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教师若要有效指导朗读,必须胸中有法,手段多样。这样,才能根据教材及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适时地选择方法和辅助手段,提高指导的效率。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些朗读指导的方法,供大家参考。1.范读。有些课文,感情浓烈,或激昂,或深沉,或语调语气变化大,应先由教师范读,如第十册的《二泉映月》,通篇情调婉转、哀怨,情感深沉、坚定,教师就可以整篇范读,这样才能以情动人,帮助学生披文入情、入境。有些课文则可以范读一些重点或难点的句段,如十二册《印度洋上生死夜》皮埃尔在自己的妻子克勒松生命即将耗尽,但远处的轮船没有收到他的灯语,依然向危险地区行驶时,它急得要发疯时说的话:“天哪,难道克勒松的血白流了?难道我们将白白付出生命的代价?”朗读时就要用到喷口、颤音的技巧。这样的具有一定难度的语段,就需要教师的范读。 2.指名读。指名读主要用于教师检查了解学生朗读的情况和进行个人展示朗读。3.齐读。齐读一般用于指导学生朗读诗歌或较短的课文和较长的课文中描写精妙、语言优美的片断,气势宏大、语言激昂的语段也可以齐读。如《明天,我们毕业》,课文第四节中的两处排比句,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赞美之情。这里让学生齐读,就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与作者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有效地增强语感。 4.分角色读。这种读法适用于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分角色读更应注重感情和表情,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给听者以真切的感受。 5.自由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于学生自读体悟或分析感悟后的欣赏性的读。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有感情的朗读敲响历史的钟声

标签: 朗读敲响钟声
怎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上一篇 2023-01-26 20:21:07
帮忙找一下女人要懂得爱自己的文章
下一篇 » 2023-01-26 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