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4年,徐悲鸿走出国门,举办中国近代画展。人们发现,展馆的前厅醒目地挂着一幅中国画,画名《松荫课子图》,画作作者是徐悲鸿的父亲徐达章。无论徐悲鸿成为多么成功的画家,多么蜚声海外,迎来的是鲜花与掌声,还是质疑和抨击,他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父亲。他的父亲的画作并不是多么完美,甚至不是那么专业,但是作为一个儿子,徐悲鸿愿意将父亲的画放在前厅,是珍惜亲情的体现。
2、李时珍考场失利,决心学医。在古代,医生不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李时珍的父亲也希望他可以潜心读书,考取功名,可是李时珍并不擅长八股文章,却对医术十分上心。他写给父亲“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望父全儿志,至死不怕难。”父亲终于被他感动,理解他的追求。
3、莱安纳多在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这一最为光辉的时刻,没有选择美丽的女明星们陪同,而是选择邀请自己的母亲。也许母亲不再年轻,不再光彩夺目,但是在一生最为荣耀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像莱安纳多一样,希望陪着自己的人是母亲,与她一起分享这份快乐。
4、典故--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朱鸿钧家长作风严重,认为儿子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父亲。因此,纵然他很喜欢儿子,也总板着脸,极少露出笑意,且随意操控儿子的生活。朱自清14岁订婚,18岁结婚,幸好夫妻感情还算融洽。
1916年夏,朱自清考进北京大学预科。由于父亲当时已经“赋闲”,家里经济拮据。朱自清暑假回家时察觉到了,于是提前投考北大,进入哲学系。当时北大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整天抨击封建“纲常伦理”、痛斥封建家庭、呐喊个性解放,朱自清受新思想影响,有了争取人格独立的要求。
1920年,朱自清毕业,理应担起家庭重担,而他也愿意承担。但父亲没把成年的他看在眼里,仍想完全控制他,即使他成家立业后也是如此。加上父亲的妾在中间挑唆,父子之间摩擦不断。特别是朱自清于1921年任扬州省立八中教务主任时,父亲凭借与校长的私交,不打招呼便直接拿走了他当月的全部薪水。这种行为激怒了朱自清,他愤然离开扬州,到宁波、温州等地执教,从此父子彻底失和。
这年冬天,朱自清接出妻儿。朱鸿钧认为儿子翅膀硬了,抛弃了自己和大家庭,父子间的裂痕越来越深。
朱自清从小接受父亲的传统教育,“孝”在他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1922年暑假,他想缓和父子矛盾,主动带着妻儿回扬州老家,但朱鸿钧竟不让儿子进门。后经家人劝说,他让朱自清一家进了门,却不理不睬。朱自清自觉没趣,几天后离开了。此后双方进入“冷战”状态,朱自清几年都未再回老家。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故事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关于权衡利弊的亲情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