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没用的就是技法! 当然,不可否认,适当的技法是必要的,但是技法的高低根本不是衡量一幅摄影作品是否优秀的关键!既然是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其最重要的就是作品中体现的精髓和一种人文精神。 构成、构图、明暗、影调,甚至是对相机机械数据的掌握这些都是对初学者而言的,处于摄影艺术三角形中上端的摄影师几乎人人都具备这种能力,我觉得摄影师本身对新闻摄影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才是出好作品的前提。带上一点“灵气”,背负责任,用你特有的眼光和最真的心去亲力亲为,这样才可能出好作品! 虽然说摄影作品很多都是偶然得到的,但是这个偶然的背后是多少的付出,是多少的必要因素铸就的,没有量变,怎么可能发生质变呢?所有伟大的摄影师没有一个是投机主义者!这样创造出来的作品才是真正优秀的作品!新闻摄影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新闻事业中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新闻摄影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新闻摄影是以附有简短文字说明的新闻照片形式同读者见面的,它不同于电影和电视上的活动形象,而是以静止的形象,即将新闻自身的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力求拍摄的新闻照片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与优秀的摄影作品有很大不同,因为二者的评判标准是不同的。在看了很多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之后我个人认为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一定能成为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而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的优秀新闻摄影作品往往是优秀的摄影作品。新闻图片的主要功能是形象化的报道新闻,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评价优秀新闻照片的标准应该是新闻价值大小,形象价值大小,是否现场纪实的好或差。新闻价值五性: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趣味性和接近性。一幅新闻照片,如果新闻价值很小或者没有新闻价值,那么,不管他的构图多么完美,形象多么生动,影象质量多么高超,也不能称为优秀新闻照片。形象价值,一幅新闻照片,如果其新闻价值大,但缺乏形象价值,也不能称为优秀新闻照片。可视性解决想不想看问题,瞬间性解决耐不耐看问题。是否现场纪实,新闻照片中人,事,物,时间,地点,场合读是客观事实的反映,而不是违背客观存在,按拍摄者的主观意图,位使画面理想化,而对新闻照片变动后再拍摄。 “新闻”与“信息”是图片的“中心”,如果图片里没有“新闻含量”,仅剩图片这种“外壳”,图片也就失去了意义。只有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对景物的某个具有特色的地方进行强调,拍摄点的选取简单明了,才能让读者记忆尤深。这才是优秀的新闻图片,具体如下:第一:优秀新闻摄影图片主要是以瞬间形象来揭示新闻事实、传播新闻信息的。新闻照片所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也会越有新意。在新闻摄影中,我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有的新闻照片并没有包含多少信息含量,但同样受读者青睐。这是为什么?因为许多新闻照片尽管事实信息含量不大,但情感信息含量大,主题思想很鲜明,所以同样受人欢迎。如《中国青年报》记者解海龙拍摄的《我要上学》系列组照中的一幅大眼睛女孩照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它包含很多的情感信息,小姑娘的美丽与贫困山区险恶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小姑娘的大眼睛透露着天真、纯朴、执着和希望,像探照灯一样逼视着受众的良知和灵魂,强烈冲击着观众的心灵,让你无法逃避。这样有思想性和感染力的新闻图片也被全国希望工程的组织者作为活动宣传的标识。它深刻地反映一种现象、一种思想,让人反思、给人引导。正如这张图让人了解到世界的一些角落,还有那么可怜的人,吃不饱,穿就更是不用谈。在自己要懂得珍惜生活的情况下,还要知道去节约粮食、节约资源;去劳动创造财富,帮助弱势群体;怀一颗感恩之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等等。这些都是积极的社会价值。第二:在大多数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都不缺乏幽默瞬间。这是一种表面上似乎与事件无关或关系不大,但实际上是从另一角度反映事件意义,又能启人心智、令人轻松愉快的瞬间。幽默瞬间画面形象神奇、意义新颖,瞬间画面抓拍是新闻照片拍出新意和有视觉感受的主要途径。如1987年12月7日,美苏关于裁减中程战略核导弹的谈判历时七年终于取得突破性进展,签署了中导协议。美摄影记者蒂姆·克拉里在这一非常程式化和严肃的新闻事件中,采摄到了一个幽默瞬间——戈尔巴乔夫和里根在签署协议交换文本后,将要握手祝贺而手又未握到一起的瞬间。在拍摄出的照片《成交了》上,里根和戈尔巴乔夫就象商人一样,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终于达成了交易,视觉上尽管没有太强的冲击力,但却冲击了人们的思想。第三:富有新意的新闻照片常常是新闻现场的独家照片,必须做必要的采访准备和技术准备外,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现场的情况要仔细观察,做到心中有数。如中国青年报记者刘占坤拍摄的独家新闻照片《9·23北京不眠之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照片内容是当萨马兰奇宣布2000年奥运会主办地为悉尼时,在北京电视台“9·23北京之夜”直播现场人们或惊异、或希望、或迷惑的神情各异的一瞬。这是一张独家照片,其拍摄成功与记者事先的现场观察分不开的。在当时的拍摄现场,只有北京电视台的记者可以在会场正面摄像,所有的记者被安排到二楼,只能看到直播大厅众人的背影。刘占坤勘察好地形,甚至从哪个门冲到会场正面的距离最短都摸得一清二楚。当牵动亿万人心的一刻来到时,他迅速地冲下楼,蹿到会场正面,拍下了这稍纵即逝的一瞬。第四:不追求反映事件的全过程,只是把事件中最深刻、最具有象征性的一部分呈现出来,渗透着摄影记者的主观认识和思想情感,这就为记者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空间。如世界著名的新闻照片《博帕尔的灾难》(印)和《乌干达干旱的恶果》(美)就是很好的例子。这两幅报道灾难新闻的照片都没有正面地详细地描述灾难,只是选取灾难中最有象征性的一点来展示灾难,新颖独到,获得了极佳的传播效果。前者选择了掩埋中毒致死孩子的瞬间,突出地表现了受害儿童那双圆睁着受到致命伤害的眼睛,象征着他死不瞑目;微微嚅动的嘴唇似乎还残留着他临终时的呻吟。后者的画面是白皙宽厚的手掌与一只类似鸡爪的黑人少年的手掌相握的特写镜头,用干枯瘦小的手掌来象征乌干达干旱的恶果。第五:优秀的新闻图片不仅要天时、地利、仁和,而且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这才能事半功倍,得心应手。如何使新闻图片让人的第一印象深刻?拍摄光影、照片质量、照片构图、照片层次都很重要。如图片一位饥饿的小孩在FAO设立的难民营里输液,由于过度饥饿,这个孩子的精神已经处于迷幻状态。他虚弱得无法进食,救援医生只好通过插在鼻孔的输液管为他强行输液,想以此来挽救他幼小的生命。这幅新闻图片采用的是倒三角构图方式。这种构图方式具有视觉上的冲击力。一只大手为画面增加了一个层次,丰富了画面内容,使图片产生了纵深感。画面为此形成了最前方的手、小孩儿的脸、正在为他注射的手以及在画面中虚化了的为他注射的医生的身体一共是四个层次。很多新闻主题不只一个记者拍到,但最终仍有好坏之分,对此,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的拍摄角度不同。报纸上的新闻图片从前都是黑白的居多,现在彩色的也出现了,但是黑白也还占主导,往往有些照片的主题要用黑白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来。对于黑白照片来说,光影的要求就显得高一些,因为不是任何好的彩色照片调为黑白之后还能显得那么清晰明了。这幅照片采用的是侧逆光,应该是自然光,因为这样的光线能够使整个场景被光照清晰,同时留下光影,显出小孩儿瘦削的脸,使其更有立体感,反映出了他凹陷的眼睛,可以更好地体现其面部表情,整个画面也变得丰富,营造出了一种揪心的氛围。 罗丹说过“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对美发现的眼睛”。我将用我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参考答案: //blog.chinahr.com/blog/%C5%A3%C5%A3%D0%A1%B9%AB%D6%F788/post/63909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如何创作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