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川师人,大家的心情我能理解,社会上对此事的评价,当然以批判为主,也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在这个时代,我们的社会心理受到了太多太多关于炒作,走秀,甚至欺诈行为的伤害,于是此事一出,正好剌中了那个要害,于是就批判判而言,有人就直接大骂不要脸,有点文才,地位的人就换个方式骂,总之就一个结论,这种人为了钱什么事都能做出来!可是,不论樊师贝本人的动机如何,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大多数人把这当作一个事件,一个噱头来批判,很少有人能从她个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因为自始至终,真正的话语权就摆在媒体的手中,当事人内心的真正想法是微不足道的。大家都知道,很多媒体本身就是在借机炒作,媒体的宣传无可厚非,但有些新闻人是否从中断章取义,然后迎合人们这种社会心理的行为,或许是值得大家思考的。显然如北京青年报,重庆日报等媒体所言,樊师贝的做法让人无法接受,甚至伤害到了很多人的同情心,这一些我们无法否定。但今天我想说的是。一、媒体是否应该更理性。首先,当二十几岁的樊师贝面对媒体采访时,她说出了在没偿还之清,可以做牛做马之类的话,于是这些话被绝大多数媒体反复强调,最后被贴上"卖身"的标签,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必然会造成三人成虎的局面;其次是新闻的价值真正在哪里,是唤醒正能量,是促进社会的健康理性法治的发展,显然有些新闻媒体忽视了,或是说没有重视这一点。第二,校方是否应该更理性。校方在此事一出,立刻做出反映,摆明立场。当然出于维护学校声誉的考虑,此举无可厚非。可是,校方有没有有把重点放在和当事人的交流以及与社会心理的沟通上,显然没有。因为,校方在一开始就认为樊师贝借债买房这件事是肮脏的,下流的,不道德的行为。在这件事中,校方始终是以一个管理者而不是家长的身份出现的。处理结果就证明了这一点。三,公众包括川师人是否要更加理性一点。让我们从樊师贝的个人角色入手。首先,她是一个女儿,当年近七旬的双亲生活不如意时,她想尽点孝,合情合理。其次,她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女生,她的能力还不够强,这也是事实。当然动机之类的很容易让人联想,或许本身就不纯,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的看法,是我们绝大多数公众的看法。如果我们公众更加理性,社会更多法治,那么我个人认为,炒作就没有市场,正能量也因此能得到弘扬。这不正是我们希望看到的那样吗~~~~~~~~~~~最后声明,此文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校方,媒体等各方观点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如何理性看待新闻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