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包本无原罪,是互联网应用技术和传统习俗的巧妙结合,通过增强网络空间的互动,从而增进现实社会里人们的感情交流和人际关系。因而红包甫一诞生,便广受欢迎,也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然而,当原本亲友之间充满雅趣、关爱的红包,一旦变异为“乞讨”,就让红包变了味道。
“红包乞丐”,手段多样,或坑蒙拐骗或攀附感情,或专挑节日出动,或直接讨要……文艺、搞笑、温情招数多多,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软磨硬泡把“钱”要到手。
红包的本质是一个现代交流工具。信息化时代,红包拉近了千里之外人们之间的距离。然而,当接触初期产生的愉悦感渐渐演变成乞讨行为模式,中秋连着国庆,微信连着红包,扮可怜连带恳求……一大波“红包乞丐”来袭,则令人们招架不住,心生厌烦。“红包乞丐”一族,依赖网络的虚拟,以及现实的“人情”,打着友谊的幌子,坐地生财。只是当红包捆绑友谊成为敛财道具,不由让人产生一个疑问,是我们在送红包,还是红包在抢夺我们?而那些数着红包喜不自胜的“红包乞丐”,也不妨扪心自问,赢了红包,输了什么?
需要注意到,“红包乞丐”已经成为一种公害。首先是不健康,众所周知,手机等电子产品具有一定的辐射,整天抱着个手机想尽心思讨要红包,对自己和他人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损害;其次是不道德;中国历来讲究人情往来,注重礼尚往来,“红包乞丐”编造各种借口“巧取豪夺“,无异于情感勒索;其三,游走在法律边缘,现实生活中,人们对于依仗乞讨发财的乞丐有种种限制,北京市还对数个违背法规的乞丐判处刑罚,一旦人们对“红包乞丐”的套路不理不睬,一旦有关部门对此采取规范措施,“红包乞丐”也就难以生存。
喜乐、好玩的红包沦落为“红包乞丐”是一个警示:红包亲近了金钱,难免怠慢了他人,更疏远了情感。正确运用数字通讯时代的工具,正确对待新形势下的人际关系,珍惜相知相助的美好时光,用心维系美好的情感,当真诚交流和微信红包相辅相成,友谊和感情不被世俗而功利的红包稀释和绑架,红包的作用才能如虎添翼,真正传达友谊与真情。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勿让真情输给红包的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