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水的压强
压力(forse):物体之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
压力的特点: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区别 压力 重力
定义 物体由于相互挤压的产生的力 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 与受力物体相挤压的物体 地球
大小 由施力物体决定 G=mg
方向 垂直作用于物体接触面 总是竖直向下
作用点 受力物体表面 重心
实验证实: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描述压力作用效果的量,我们称为压强(pressure),它指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因此,计算压强的公式可以表示为:压强=压力/受力面积
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则有:p=F/S
帕斯卡(Pascal。
Blaise,1623—1662)他是法国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和散文家。在物理学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于1653年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帕斯卡定律,为此写成了《液体平衡的论述》的著名论文,纤细论述了液体压强的传递问题。应用这个定律制造的各式各样的液压机械,为人类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人们为纪念他,用他的名字作为压强的单位,帕斯卡,简称帕,单位符号Pa
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1帕=1牛/米2
帕是很小的单位。常用压强单位有百帕(102帕)、千帕(103帕)、兆帕(106帕)。
1。4 水的压强 2
1 、压力一定,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反之可以减小压强。
2、受力面积一定,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 反之可以减小压强。
压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还跟压力的作用面积有关。
增大压强的方法:(1)在压力一定时,减少受力面积;
(2)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
(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
在实际中,应用条件来确定采用哪种方法来增大压强。
减小压强的方法则与上述三点相反。
1。4 水的压强 (3)
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
水(和其他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面都会产生压强
深度越大,压强越大
对同一液体,液体的压强只与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多少无关。
用压强计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当把蒙有橡皮膜的金属盒放入液体中,可以看到压强计两管中的水面产生高度差,这表明水的内部存在压强 ,金属盒入液体中越深,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差越大,这表明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若金属盒所处深度不变,转动金属盒,使蒙橡皮膜的盒口方向向上、向下、向任何方向,压强计两管中水面的高度差不变,这表明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处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大坝造成下宽能增大受力面积,承受很大的压强,上窄可以减少材料.
水的压强计算公式:p液=ρgh
水的压强
■一些典型物体的压强
物体 压强(Pa)
太阳(中心) 2×1016
地球(中心) 4×1011
实验室获得的最高稳定压强 1。
5×1010
海洋最深处 1。1×108
高跟鞋的鞋跟 107
金星大气层 90×105
地球大气层 1。0×105
火星大气层 700
地球大气层1km高处 90×103
地球大气层10km高处 26×103
地球大气层100km高处 0。
1
珠穆朗玛峰顶部大气 30×103
实验室真空 10-12
压力的成因:物体之间相互挤压;
压力的特点:力作用在受力物体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
(1)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2)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用公式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
即力的单位必须取 N,而受力面积的单位必须取m2,如果已知条件中面积的单位不是用 m2,则必须将它换算为 m2 。
公式中的 F 是压力而不是重力。
只有当物体放在水平支承面上静止不动时,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在数值上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这时,应写明 F=G,再用公式 p=F/S 计算压强。
公式中的S是受力面积,而不一定是物体的表面积。
在具体问题中,应当分析物体在多大的面积上受到压力。
例如,将一本书放在桌面上,桌面的受力面积是跟书相接触的那部分面积,而不是桌面的面积。桌子放在地面上,地面的受力面积等于桌脚与地面相接触部分的总面积,而不是桌面的面积。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1、把两种能够起反应的固体物质混合在一起,反应进行得慢,但如果把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就进行得快。
2、人生病时需喝药水,有些药水上层是澄清液,下层是很细的不溶于水的药粉。这类药水的瓶上常常标有“服时摇匀”的字样。
在摇动瓶子时,瓶里的液体会变得浑浊而不透明。这种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叫浊液(或悬浮液)
3、血液是悬浊液
4、肠胃病人做“钡餐造影检查”时,常需服用一种白色的药物----硫酸钡(俗称钡餐),就是一种悬浊液
5、泥水也是一种悬浊液,一些大江的入海口会由于大量的泥沙堆积而形成三角洲。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或离子)扩散到水里,这些微粒都很小,眼睛看不见。
利用有色的物质(高锰酸钾和碘),可看到微粒扩散的现象。
从投入晶体到得到均一溶液,需要较长的时间。
在物质溶解时,把物质研成粉末,再用搅拌或加热的方法,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得到均一的溶液。
溶质(Solute):被溶解的物质(像砂糖、高锰酸钾等)。
溶剂(Solvent):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如水、酒精等)。
溶液(Solution):溶解后所得到的物质。
■关于溶液
(1)用酒精作溶剂的溶液叫酒精溶液;
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的是水溶液。
(2)现实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溶液。
把两种能够起反应的固体物质混合在一起,反应可能进行得慢;但如果把这两种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然后把两种溶液混合,反应就可能进行得快。
(3)动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溶液才能吸收;
生活中,酒、醋、酱油以及清凉饮料,都是溶液。
悬浊液(悬浮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里而形成的物质。
乳浊液(乳状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物质。
混合液: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初二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整理,急,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