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情感新闻

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技巧

   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是指摄影记者在新闻现场对人物和事件进行合乎情理的判断、理解,使用 现场光或现有光,一般在不干涉被摄对象的条件下,表现新闻人物的内心精神面貌、气质的 摄影。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不同于一般题材的新闻摄影,也有别于肖像摄影和人物摄影,它是 新闻摄影记者最难于掌握的一种摄影技巧,拍摄对象既要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又要具有视 觉美感的形象价值。这就要求拍摄者在既定的现场条件下,使用极其有限的造型手段完成高 难度的形象造型和对人物内心的深层开掘,并将这种开掘外化在摄影媒材上。 <#.g=ay  
  我们知道,一幅成功的新闻人物肖像作品取决于它的性格力量、画面的光影效果和拍摄技术 等诸要素。从已发表的有关研究文章来看,探讨前一方面成因的文章较多,而注重于技术成 因的文章比较少见;从报纸杂志上发表的新闻人物肖像作品来看,成功的新闻人物肖像作品 较少;从笔者从事近20年的新闻摄影教学经验来看,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是最不易掌握的拍摄 技巧,客观地、冷静地思考这一现象,却发现技术因素占了很大的比重。因此,本文试从技 术因素方面作一些有益的探索,以求有利于新闻摄影的人物肖像摄影。 DlT{`  
uEY tE7  
光线——形象塑造、情感塑造与社会角色塑造的根本 % nIf)/2g  
h~26WLf.  
  没有光线就没有这个世界,没有光线就没有摄影,因此,摄影又被称之为“光画”,新闻摄 影就是用光来描叙事件和新闻人物的特殊职业。要想拍摄好一幅成功的新闻人物肖像,对现 场光线,必须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 q=G+Tocv  
AEuG v}#  
  形象塑造。光线对被摄体的形象塑造是光线的最基本的作用。被摄体只有在 光线的照明下,才能使读者认识到它的形象,这种认识作用,是新闻摄影的基础,它不同于 艺术摄影的审美作用。新闻摄影的确凿性就在于诠释的停顿,确凿使得被摄对象没有歧义, 事实也就明确无误地呈现出来,形象凸立在读者的眼前。有了“形”,才可以“形”写“神 ”,以“形”传“神”。 &?vgP!d&M  
4sM.C9W  
  情感塑造。新闻人物肖像摄影的对象是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它除了有明 晰确定的外在形象之外,还有丰富的情感,各种情感也只有在一定光线的照明状态下,才能 得到适当的显现,这种内在情感的显现和外在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会使新闻人物跃然 纸上,“一见”胜于“百闻”,给读者以一定的情绪感染。光线这种情感塑造作用在新闻人 物肖像摄影中是至为重要的。情感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神态”,有了“神”就可以以“神 ”赋“型”。在型的基础上刻划人物内心的状态,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 rH>)oThA#  
(ik\|y% A  
  社会角色塑造。是指光线除了有以上两个作用之外的第三个作用:即光线的 达意作用,它是将光线的照明状态作为某种理念或观点的表征。要想使得被摄人物达到某种 象征的意味、具有超拔于画面人物具象的作用,使作品升华到某种象征的高度,只有特定状 态下的光线照明才有这种效果。其它的所有手段都是辅助性的。如卡休拍摄的《丘吉尔》, 这时的《丘吉尔》已不只是“丘吉尔”本人,它是战时英国的精神象征,是二战时期整个反 法西斯同盟的象征。光线这种深刻的达意作用更需要摄影记者从光线的照明性质上进行微妙 的把握。 "] iB6  
`XB 9Mi=  
  光线说起来简单,真正用好了却很难,难就难在光线照明态的“妙不可言”,只能看,而摄 影家看的结果(使用照相机、摄影镜头、感光材料等摄影媒材制成图片),又要从照片上“言 ”出去。这样的要求对摄影记者来讲是十分刻苛的,但惟有苛刻才能出作品,才能出肖像作 品,才能出强烈而鲜明的“社会角色”型作品! m`_ONm'T&  
'7@R7w!E4H  
  既然光线有这么重要的作用,那就让我们先来简单的认识照明光线。 h@h!,;  
${)b[22":  
  光质与光感。所谓的光质,就是新闻人物现场光的质量。无论现场是自然光 还是人工光都有一个光线质量问题。与光质密切相关的是光感,它更多是凭摄影记者对感光 材料和照相机、镜头等摄影媒材物化性能的把握,对光线照射在被摄景物上的心理认知。按 下快门之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对现场光有一个清醒的、透彻的分析,有一个对有利 于人物情感表现的光线的总体把握。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来处理照射在新闻人物身上 的光线,是一种文化修养,是一种品位。而且要预测到,使用这样的光线在技术处理后,能 否完成对新闻人物的形象塑造、情感塑造和社会角色的塑造。 e!r-+.i(  
{>%&(  
  光线按质和方向来分又可分为直接光和间接光,所谓直接光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强光或硬光 ,如太阳光的直射,现场聚光灯的照射等等。这类光线照射在人物身上,会产生很大的反差 ,有利于对人物性格的刻划,在情感塑造上有很大好处,但它不利于对人物作一种细腻的情 态描绘,也就是说在形象塑造上弊大于利,但一切都要由现场被摄人物的情况来定。所谓间 接光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柔和反射光和透射光。柔光对人物面部描绘有利,但对人物性格的 反差刻划不利。 &=k,?TJO>  
}-3mPy(*%  
  光线有它各自的性格,摄影的要求,就是要把自己的摄影目的和光线的性格结合起来,懂得 各种光线的性格和控制它们的方法。 \_6/vZ%-B  
{$Gd2g O  
  方向与机位。光线的方向与机位的选择有关,它要随着现场的环境、拍摄距 离、使用不同焦距的镜头而发生变化。在新闻人物的拍摄现场,既要遵循现场既定光线光位 的原则,又要根据拍摄对象的长相特点而灵活地加以运用光线。 {& T_sw@[  
ApXy=?fc  
  拍摄人物肖像最常用的光线位置就是从人物左右倾斜45℃、上倾45℃左右(或称之为立体45 ℃光)。我们看到的景物真实面貌,大多是在这种照明光线下得到的印象。它可以形成适当 大小的投影,最容易强调人物脸部的立体感,影调丰富,人物表情真实自然,较适合于人物 的形象塑造。 9v!1V,`j"  
VD]zz ^  
  另外一种方式就是运用侧光。所谓侧光,就是从人物脸部的一侧照明,这样就形成了半边脸 黑,半边脸白的情况,或在另一边脸颊上形成大大的鼻子的投影,使用直接光与使用漫射光 投影的浓度不一样,直接光的投影浓密,对人物性格刻划有好处,而漫射光的投影较淡,能 更好地表达人物的精神面貌,适合于情感塑造。 A:9?ZI/X  
2oRg 2R}  
  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最关键的用光,就是“眼神光”。而能否使眼睛突出,关键要看能否在眼 睛里出现高光点,也就是使整个眼睛发亮的“眼神光”。两张姿态表情一致的照片,有眼神 光和没有眼神光给读者的印象是大不一样的。眼神光有助于对“社会角色”的塑造。 ""Q P%  
7y@Pa&^8  
  当然,新闻人物摄影还有其它光位可以使用,如正面光、顺光、半逆光、顶光、角光、轮廓 光等。总之,一切都为了对被摄对象的形塑与神塑。在实际的工作中,很难有完全符合以上 所讲的肖像摄影的光位,这时,就要试着考虑变换拍摄位置,这样一来,在最初看来是逆光 的也可能变为顺光或侧光了。摄影角度的改变(即机位的不同)意味着看人物的视点的改变、 被摄人物受到光的程度改变,最终造成画面效果的改变。改变拍摄机位,是新闻人物肖像摄 影的绝对主意。但是有一点千万要注意,那就是随着拍摄视点的改变,人物的背景将会发生 严重的变化。本来是深色的背景也许会变成灰白,本来是杂乱的背景也许会变为单一,对此 要多加小心,留意整个画面的影调效果,使人物突出于背景之上。 0aa&m[Mk  
(视点——取景、构图与赋型的关键 e?=^;v%r  
|(LZ9I  
  将照相机放在什么样的位置拍摄,是新闻摄影记者常常面临的最关键性的问题,它可以决定 一个摄影记者的独特风格,直接影响着对被摄人物的形象赋型和精神显现。新闻摄影的实践 经验告诉我们:既要掌握常态的再现视点,又要不断探索非正统的透视表现问题,以便与新 闻摄影记者不断从新的视点重新发现世界的需要相协调。我们拿起相机拍摄人物,除了按照 眼睛的高度去拍摄之外,最有代表性的高度是俯摄(高角度)和仰摄(低角度)。 o/Q;f@  
Q & K  
  当然,摄影的角度不是单指拍摄高度,有时只要左右移动相机就可表现出被摄人物许多彼此 绝然不同的长处来,在此基础上再加上高度的变化,就可以设计出无数个构图方案,找出最 佳角度。 xZwLlY  
thM4vq  
  正面角度。在人物正面的角度拍摄,可以得到描写性的画面,使读者对所摄 对象有一个平面性的认识,这种角度是新闻人物摄影的常见角度,虽然它对新闻人物性格刻 划缺乏应有的力度,但对全面、正确地认识被摄对象有很大好处。 g($DdKc|g  
'd$P`Vw:  
  斜侧角度。斜侧有两种角度,一是从左边斜侧,一是从右边斜侧,用这样的 角度拍摄,人物的脸形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显得较为生动,如果是拍摄全身或半身照,可以 利用被摄对象的形体,加强画面的变化,同时这种角度也容易强调人物的性格,便于刻划被 摄对象的性格。由于这种角度带来的画面变化,增加了画面的美感形式,使读者在获得画面 带来的新闻性同时,增加审美的因素,故被现在的大多数新闻摄影记者所采用。这种角度变 化因素很多,只有结合多种拍摄高度,仔细寻找最佳视角,才能达到应有的画面效果,否则 ,往往会弄巧成拙,反将被摄对象的缺点暴露出来。 slqZ5?BD1  
  水平角度。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使用最多的手法是水平拍摄,由于在此高度上 拍摄的最大特点是与被摄人物的眼睛高度一致,所以它符合读者的正常视觉,对新闻人物有 较强的写实能力。虽然它的形式很一般,但在真实性上比其他高度更胜一筹,更适合新闻摄 影的表现手法。这种在平常的角度下拍出不平常的表现因素,要特别引起新闻摄影工作者的 重视,运用好这种平常的形式感中蕴含着不平常的表现手法。 ft KTnK.  
d0Qd$ .%A  
  高角度拍摄。容易露出人物后面的景物,可以多纳后景,对于表现被摄人物 的面部及头部有很大好处,而且被摄人物有明显的空间位置。这种空间位置在新闻摄影中有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环境人物肖像摄影中,这种形式应用的很多。由于拍摄镜头的成像视 点就是以后读者阅读画面的视点,这就给读者一个俯瞰全貌的高视场,使得读者从画面的阅 读中获得一种心理满足。这种视点虽然有以上成像好处,但也有明显的不足,它在表现被摄 对象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有些新闻人物不宜用俯视的角度拍摄,不能脱离被摄对象的具体 情况而自作主张地使用这种视点。 iQ fJ  
]d0tE?9  
  低角度拍摄。低角度拍摄可以使新闻人物的形象突出、画面冲击力强,它有 湮没人物后景的特点,使得人物周围杂乱的环境得到净化。低角度近距离拍摄会使人物变形 ,这点要务必记住,变形可以增加形式上的表现力,也可以破坏人物的形象。对这种变形程 度心中要有数,使得画面既有形式上的表现力度,又不致于损害被摄人物形象。 1Z~)RJ<_tT<5'[$u  
  简言之,拍摄的角度要和拍摄高度相互配合,对于肖像摄影要有充分的取景耐心,运用经验 ,敏于观察,从取景框中确定最佳拍摄角度。万不可从头脑中先确定观点,而只能通过取景 框寻像比对后,最后审慎地确定视点。 cy3B({PLy  
\$\ENQ;Nk  
  视点的选择是对被摄人物使用的摄影角度和位置的确定,而景别则决定被摄人物在画面中占 据的空间位置,也就是决定了人物在整个画面中的大小。决定使用什么样的景别,拍摄前就 要有明确的意图,根据拍摄意图决定景别,是取景构图的第二步——画面的取舍,根据新闻 人物在画面中占据的空间位置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o .G!7  
lfz2~Si5A  
  全身照。摄入人物全身。从技术上讲能看出人物身体线条部分的美感和表现 人物的动感,知道整个人物在周边环境中所处的准确位置,当人物身体方向或者角度改变时 ,这时强调了动感。但一幅画面如果容纳全身,脸部所占位置一定很小,不利于对人物的精 神面貌作深层的揭示。 gy0haW  
!~&R"2/  
  膝上照。摄入人物膝盖上部的范围。重点表现从脸到人物上身的表情姿态。 这是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中使用较多的能突出人物动作的构图形式,可是它也容易产生不明朗 的现象,所以使用这种构图形式时需要特别注意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 "a"]o  
* %M3PTY\  
  半身照。这种构图形式可以用手表现动感,因此在新闻人物肖像摄影中是使 用最多的构图形式,它既可以强调人物的表情又可以创造一种现场氛围。如果画面摄入的是 从脸部到腰部,这就突破了半身照的范围而称为腰上照,腰上照的摄入范围更大一些,虽然 构图效果与半身照差不多,但画面的表现力度比半身照要差些,在一些特别的新闻人物肖像 摄影中采用。 ); dT_  
vIwCJN1C  
  近摄、特写。近摄、特写手法的运用,是近年来新闻人物肖像摄影的一大特 点,摄影者为了突出地交待被摄人物的特征,加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有时只拍到人物的脸 部画面,这时人物表情的好坏就成为决定这幅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是否成功的关键。而人物的 视线和嘴角又成为这成功中关键的关键了,这点要引起我们的特别注意。 )'%$V%9  
MP 2~;T}~  
  视点的选择与改变还与使用镜头的焦距有关,目前,绝大多数新闻摄影记者最常使用的相同 为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大都可以变换镜头,或有大倍率的变焦镜头,从鱼眼镜头到标准 镜头、从短焦镜头到望远镜头,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选择多大的焦距的镜头来拍摄人像没 有定式,要根据拍摄对象、透视效果、赋型要求和表现形式而定。 )ZqJh  
)5U[o0td  
  新闻人物肖像的最终要求是赋型。所谓赋型,是指从趋向存在的可能性趋势中冒出来的不可 能存在的形体。就如同上文所说的依靠实际存在的具象形体去完成并不存在的“社会角色”形体的塑造。 G\r?f&  
$.v5~UGb{\  
技术——形象表现力的内功 C[Dav&=^F  
hQHnwr  
  新闻摄影的依存,一刻也不能脱离照相机、摄影镜头、感光材料(胶片、相纸或CCD等媒材) 等物质材料。摄影既要再现拍摄对象,又要使胶片、镜头、感光材料等媒材的物质特性得到 极大地再现。这就要求摄影者要懂得和熟练地使用这些媒材的理化特性,掌握正确使用这些 媒材的摄影技术。没有摄影的物质材料,没有摄影的技术,根本就谈不上对被摄对象的三个 塑造。摄影科学技术的媒材特性再现,是高于它所能表现的任何一类的拍摄对象。 A\#P*+k0  
P*Tx14xe4  
  从摄影的物质再现的本质来讲,新闻照片应是转形,而不是再生。任何把新闻照片当作新闻 事实来看待的,都极易造成逻辑的混乱和事实上的相悖。因此,当有人提出一幅新闻照片“ 失实”的时候,我们往往感到大惑不解。如果没有在后期制作中采用偷梁换柱手法,而是遵 从摄影物质技术的因果呈现关系,那么新闻照片就不是原物的再现,更不是原物的再生,而 只能是转形,转形才使得影像独立成自然本身,使得记录更接近于事实。因此,新闻人物肖 像摄影的“社会角色”塑造才成其为可能,但承载这种“社会角色”的物质必须能充分地显 示出科学技术所要求的精确度。新闻摄影记者为了达到这个精确度,使用这个精确度,就必 须要掌握娴熟的曝光知识、感光材料的感光知识、摄影镜头的光学成像知识等等。充分发挥 新闻摄影的物质纪实特性,在使用摄影器材和摄影技术掌握方面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这个 高度足以使摄影记者在拍摄器材和摄影技术掌握方面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这个高度足以使 摄影记者在拍摄时得心应手,达到自由的境地,有了这种自由的高度,画面的表现力才有可 能加强,“赋型”才有坚实的物质保障,对新闻人物的“社会角色”塑造,不致于成为空谈 。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新闻人物肖像摄影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