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心如焚 忧心忡忡 闷闷不乐 心慌意乱 心烦意乱悲喜交集 悲愤填膺 百感交集 感人肺腑 动人心弦 情不自禁 心潮澎湃 激昂慷慨 慷慨激昂 感激涕零 感恩戴德 谢天谢地 没齿不忘 感同身受垂头丧气 灰心丧气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万念俱灰 自暴自弃 黯然销魂 大失所望 心如刀割 切肤之痛 哀毁骨立 悲天悯人 兴高采烈、喜出望外、喜形于色、喜上眉梢、喜不自胜、
开心 喜悦 狂喜 尽情 快乐 愉悦 畅快 欣喜 幸福 得意 痛快 满足 欢乐 快活 陶醉 甜美 微笑 兴奋 自豪 欣慰 高兴 满意心烦、失落、伤感、忧伤、委屈、绝望、哭泣 伤心、痛苦、悲伤、悲泣、忧伤、悲痛、沮丧、气馁 、郁闷、烦躁、低沉、消沉、悲观、消极、酸涩、 落魄、绝望、呆滞
工作后,我极少打电话给父亲,只是在每月领了工资后,寄500块钱回家。每次到邮局,我总会想起大学时父亲寄钱的情景。四年来,他每月都要将收废品挣到的一大把卷了角的零钱,在服务人员鄙夷的眼光中,谦卑地放到柜台上…… 而今,我以同样的方式,每月给父亲寄钱。邮局的人,已经跟我相熟,总是说,半年寄一次多方便,或者你给父亲办个卡,直接转账,就不必如此繁琐地一次次填地址了。每一次,我只是笑笑,他们不会明白,这是我给予父亲的一个虚荣。当载着绿色邮包的邮递员,在门口高喊着父亲的名字,让他签收汇款单的时候,左邻右舍都会探出头来,一脸羡慕地看着他完成这一“庄严”的程序。 父亲会在汇款来到的前几天,就焦虑而又幸福地等待着。去镇上邮局取钱的这天,他会像出席重要会议一样,穿上最整洁的衣服,徒步走去。一路上,总会有人问,干什么去啊?他每次都扬扬手里的汇款单,说,儿子寄钱来了,去邮局取钱。对于父亲,这应当是一次幸福的旅程吧。别人的每次问话,都让他的幸福加深一次,而那足够他一月花费的500元钱,反而变得微不足道了。 汇款单上的附言一栏里,我和父亲当年一样,总是任其空着。我曾经试图在上面写过一些话,让父亲注意身体,或者晚上早点休息,但每一次写完,我又撕掉了。邮局的女孩子总是笑着问我:写得这么好,你爸看到会开心的,为什么要去掉呢?我依然笑笑,不做解释。这不是我们彼此表达关爱的习惯。 只有一次,邮局的女孩特意提醒我,说:建议你这一次在附言里至少写上一句话。我一怔。她继续说:等你父亲收到汇款的时候,差不多就到父亲节了,这句话,可是比你这500块钱重要多了。或许整个小镇上的人,都没有听说过父亲节,这样一个略带矫情的节日,只属于城市。但我很顺从地依照她的话,在附言栏里一笔一画写下:祝父亲节快乐。 但正是这张汇款单,父亲不知为何,竟忘了去取钱。两个月后,钱给退了回来。我打电话去问他。他说:忘了。我有些恼怒,因为自己写下了祝福,他不仅没有一句回话,竟是连钱也忘了取。去邮局补寄的时候,我气咻咻地讲给女孩子听。她凝神听了一会儿,插话道:我觉得未必是你父亲忘了,说不定他是想要将这张有祝福的汇款单留下做纪念呢。我愣住了,随即摆手,说,怎么可能呢,他从来都不是这样细心的人。 但父亲,的确是这样细心的人。而且,这个秘密,他自始至终对谁都没有讲过。那年春节,我无意中拉开父亲的抽屉,才看见了那张被他放入收藏盒中的汇款单。那句短短的祝福,父亲早已看到,且以这样的方式,藏进了心底。
什么叫爱情?对于爱情,我很向往,但,一直以来,我都不懂得爱情,几经反复,我决定在获得爱情之前,一定要弄明白什么叫爱情,否则,当爱情真的到来,恐会擦肩而过,思及此处,决意遍寻名山大川……皇天总负有心人,十年过去了,始终无法寻得爱情秘籍,万般无奈,求助于江湖百晓生,然,还是不能解其真谛,仅略得皮毛。 小江告诉我,爱情是一种感情,通常是指人们在恋爱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特殊感情。小江讲的太好了,可惜我一句没听懂。我绝望了,时至今日,我还无法寻得爱情,获悉爱情真谛,经过深思熟虑,我终于做出了一个能够影响我一生的决定----我决定自杀。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了名动江湖的少林寺门前,好,就这死吧,听说和尚都心善,我死后也有人收尸。正当我思考何种死法的时候,耳边传来“南无阿弥陀佛……”阵阵佛号,一见此人,倍感亲切。闲话休提,话说此人,身材魁梧,英俊潇洒,一双刘德华般的大眼睛炯炯有神,成龙般的鼻子挺拔而修长,圆圆的脑袋见不到一根头发,左手拿1毛五4件的念珠,右手拿3块钱一个的大木鱼,口宣佛号,迈着猫步缓缓向我走来。“老衲少林寺达摩院首座法海,见过施主。”我还礼,问道:“老禅师有何赐教?”“老衲正欲出游,观闻小哥正为情所苦,而久久不得其法,老衲与小哥今日相会,也属有缘,亦属天意,老衲将这本爱情秘籍赠予小哥,望能解小哥烦忧!”我接过秘籍,书名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翻看书背,清晰写到:“版权归少林寺所有,零售价1块2”。翻开书籍,绪论写到: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极度,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看到这里,我就知道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天书。经过细细研读,总结出此书重要观点如下:人际之间吸引的最强烈形式,是指心理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 爱情与喜欢有4点不同: ①爱情有较多的幻想;喜欢则不是由对他人的幻想唤起,而是由对他人的现实评价唤起;喜欢不像爱情那样狂热、激烈、迫切,始终比较平稳、宁静、客观。 ②爱情与许多相互冲突的情绪有联系;喜欢却是一种单纯的情感体验。 ③爱情往往与性欲有关;而喜欢则不涉及这方面的需要。 ④爱情具有独占性和排他性,喜欢则不具有。 江湖人士曾设计了爱情量表和喜欢量表,用以测量个体间爱恋的程度和喜欢的程度。爱情量表的部分项目是: ①如果我不能同他(她)永远在一起,我会感到苦恼; ②对于任何事情我都会原谅他(她); ③我觉得对于任何事情我都会信赖他(她)。 喜欢量表的部分项目是: ①我觉得他(她)非常好相处; ②结识以后多数人对他(她)的反应是好的; ③他(她)是我想成为的那种人。 运用这两类量表,不仅可以大体反映个体间吸引是属于爱情还是喜欢,也可以反映爱恋和喜欢的程度。朝廷因在爱情方面无所作为,被江湖人士嘲笑,皇帝听闻此流言,十分震怒,派出文华殿大学士数位,历游各国,研习兼抄袭,总结经验后,把爱情分为6种类型: ①冲动爱情,又称浪漫爱情。受到对方直接而强烈的身体吸引,总是想到对方,总想尽可能多地与对方在一起,对对方的判断往往是不客观的。产生的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为个体提供真实的或虚构的爱恋对方的模式;有一个爱恋的对象;有自己情感的激发,而且理解这种情感是由爱恋对象所引起。对于这种爱情是否能长期保持,研究者的看法不甚一致。 ②自我中心爱情。爱情的个体并不希望被爱恋对象束缚,也不希望爱恋对象被自己束缚,把爱情看成是一系列挑战和解决难题,避免因承诺而造成负担。 ③依赖爱情。具有这种爱情的人常表现得焦虑不安、寝食不佳、妒忌心强烈,结局多为悲剧性。 ④实用性爱情。爱恋者寻找在个性、宗教信仰、兴趣、背景等条件方面相配的爱恋对象,希望一旦找到合适的爱恋对象,双方的感情能进一步发展。在由父母安排的婚姻中,这种爱情形式较为多见。 ⑤结伴爱情。不像冲动爱情或依赖爱情那样激动人心,双方开始时是朋友,具有相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工作,逐渐发展产生爱情。具有这种爱情关系的双方,即使后来分手了,可能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⑥利他爱情。一种典型的基督教爱情观念,带有忍耐性和仁爱色彩,不要求得到回报。这种爱情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难以做到。 爱情具有强烈的江湖性。一些饱读诗书者的研究表明,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对于爱情有不同的理解。爱恋双方是否幸福,并不取决于他们之间具有哪种爱情,而是取决于他们对爱情的理解是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