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情感新闻

有哪些正面新闻处理不当引起负面效应的新闻案例?

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地位被打破,正面报道中一个词、一句话表述不当,都可能会激发网民的传播兴趣,引发巨大的负面舆情。舆情素养是每位宣传工作者的基本素养,互联网时代的内宣也是外宣,并无明显界限,宣传报道时务必慎之又慎。
正面报道 负面效应 舆情应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舆论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传播手段纷繁复杂,传播平台层出不穷,热点转换迅速,整个舆论场的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虽然各社会治理单位、企业以及新闻媒体对正面报道一直非常重视,但是由正面报道带来负面效应的案例时有发生,且呈现出应对处置困难、名誉修复时间漫长、涉事单位公信力骤降等特征,有的案例甚至严重损害公共秩序,扭曲公众意识,挑战大众底线,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正面报道引发负面效应的原因
随着受众思维模式和接受能力的改变,舆论场生态环境的不断复杂化和多样化,正面报道引发负面效应的频率越来越高,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提供者撰写新闻报道水平参差不齐,原始稿件存在漏洞,被不断挖掘质疑,最后暴露更大问题。一篇严谨无误的正面报道并不会引发负面效应,那些产生负面影响的报道,必然是本身存在问题:要么是新闻采访者采访不深入,断章取义,主观表达过多;要么是被采访者有意哗众取宠,利用记者的笔达到抬高自己的目的,使得新闻报道失去其真实性;要么是审稿过程有疏漏,未把常识性错误纠正出来或者犯了技术性错误;要么是发稿后,其他传播平台为吸引眼球,故意修改标题,导致网民误读等等。
2018年“五一”节过后,一则报道称陕西宁陕县小长假期间旅游收入达到13.99亿元。细心的网友发现这个数据竟占全县GDP的一半。随后,宁陕县委宣传部通过官方微博回应称,旅游收入的数据系笔误,应为“1.399亿元”。
正面报道一般没有被监督、被批评的一方,采编人员易麻痹大意,放松警惕。稿件应该也是经过多道审核后发布的,但仍出现如此低级错误,撰稿者、审稿者和发布者均有责任,发布出去的稿子让网友发现问题,引发负面效应已是必然。虽后期积极修正,但“文风不严谨,发布平台不可靠,工作态度不端正,甚至试图通过报道‘有意夸大’地方经济”的负面效应已经产生。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有哪些正面新闻处理不当引起负面效应的新闻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