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情感新闻

婚姻中的心理健康是否因家庭收入而异?

经济基础决定发言权。

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如此,家庭内的博弈也是如此。

经济能力差的那一方,经常是处在弱势地位的。以女性,尤其是全职妈妈居多。出去工作,家庭埋怨她不管孩子,作为母亲失职。全职太太,家庭又看不起她没有收入,说她没本事靠老公养着,寄生虫。却从来不考虑,全职太太的辛苦,那是比上班还要累的一份工作!

所以,女性不管什么情况下,一定要经济独立。任何时候离开了老公,自己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求人不如求己!

在家庭中,有的男性可能很幸运找到了一位很有能力的妻子。但也许会被强妻所轻视。社会上也会蔑视这类人,称之为小白脸。这就要看先生的心理素质和与自己妻子沟通相处的能力了。

还有的人,在家是啃老公或者啃老婆一族,这种人不评论。有心理健康问题也活该。

因为收入的差异化,很可能会导致家庭的矛盾,所以造成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也是很正常的。就看当事人处理自己家庭问题的智慧和能力了。

有些人总是喜欢讲述小时候受到的家庭伤害是什么心理?

假如我们正和一个人聊天,聊着聊着,那个人就扯到了他小时候的故事,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合适,但是如果次数多了,我们就会开始觉得,这个人好啰嗦,总是反复讲述同一个问题,甚至于某些情况下,我们可能怀疑这个人是不是心理扭曲。一个人总是喜欢讲述小时候受到的家庭伤害是怎么一回事呢?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来和你说一说。

心理宣泄:想找人倾诉由于原生家庭是我们人生的第一站,因此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

有的人之所以表面上完全不记得童年里发生的事,其实是藏在潜意识里,因为注意力转移到当下,一时想不起来罢了;有些人则是因为伤害太大,选择性的遗忘,这种遗忘一旦以后遇到类似的场景,大脑记忆就会受刺激,再度回想起曾经的经历,那时候,个体的情绪几乎是崩溃的;也有些人,看上去似乎什么都记得,经常对人反复提起。

最后这一种人,有可能只是想找一个人倾诉,宣泄一下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同时,他的内心也希望能得到对方的安慰和情绪疏导。但,有些事情讲究时机和缘分,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人们一讲述自己的童年经历就能引起共鸣的,有时候人们只当自己是在听故事,因而,讲述童年经历的人可能会一直讲述到遇到那个能理解自己、开导自己的人。我们称之为“拯救者”。

不停的讲述,只为遇到拯救者,这类人一般心思比较细腻、敏感,场景记忆力强,有的可能非常追求完美。

受害者心理:我所有的失败都是别人造成的当我们在听一个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时,我们不一定会产生同理心,可能只是出于好奇听他的故事,可能是因为正好有时间,总之,我们多半不会觉得那件事能有多重要或多严重,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当事人。但在讲述者看来,那些事是很严重很重要的,对他的影响很大。尤其是一些有着受害者心理的人而言。

什么是受害者心理?就是一种任何时候都认为自己是受害者,自己在生活中处处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自己对此无能为力,并以此认为自己所有的失败都是别人带来的,与自己的能力无关。

在这个角度下,他不仅是认为原生家庭害了自己,仿佛全世界都与自己为敌,时时现在困境与被伤害的感觉中。他不采取行动,只是不停悲伤和自怜,将一切不快乐归咎于外界,使自己获得短暂的焦虑缓解。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是内心的匮乏和人生掌控力的丧失,其逻辑是:这不是我的责任,我只是个不公平待遇的受害者。这类人基本上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小不能与自身好好相处。由于引起成人的关注,但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这种行为模式会一直伴随着个人成长。

有一句叫“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拥有受害者心理的人习惯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推卸责任于他人的基础之上,从而获得他人的注意和关心,简单的说,他们不知道什么叫责任,也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弱者心理:我无能,我弱,请你一定帮我;我弱我有理弱者心理其实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部分拥有弱者心理的人,可能同时拥有受害者心理。

如果要简单描述弱者心理的话,基本上就是觉得自己无能为力,自己的是弱者,需要被关心、被照顾,做事缺乏自信。部分同时拥有受害者心理的人,则会将错误归咎于别人身上,并且喜欢抱怨和丑化自己的竞争对手或嫉妒对象。

当一个人拥有弱者心理,他有习惯性的回想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实际有一部分弱者心理也是因原生家庭而起,比如,因为在原生家庭中不被待见,经常被打压,甚至受到虐待,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习得无助感,这是弱者心理。有的则是从养育者的言行举止中习得了一种弱者心理行为模式。后者通常同时带有受害者心理,即我们常说的“白莲花”。在这种情况下,当一个人形成了习得无助感,做事的时候会习惯性的缺乏自信,觉得自己不行,自我价值感低,对于成功有点操之过急,尤其当他们做事不成功的时候,很容易向人倾诉原生家庭的不幸,期待获得别人的同情和安慰。

人格障碍:走不出的思维循环在一些人格障碍患者中,也能经常听到他们吐槽自己的原生家庭,抱怨自己的父母或兄弟姐妹。这种情况,以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居多。

这是因为,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喜欢钻牛角尖,生性多疑,而且最喜欢怀疑自己的亲朋好友。他们对亲朋好友的态度是,正常的时候和你无话不说,稍微受到刺激(其实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就开始各种虐你。诸如各种电话骚扰,各种喋喋不休,抓住一件事不放,只要他认为你错了,你就必须得认错,否则就不依不饶,但是你认错太快,他又觉得你在敷衍他,如果你和他相识了一段时间,彼此之间暂时没有矛盾,他很可能在你面前控诉原生家庭的不是,控诉对象通常是父母。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当中,有一部分也是很成功的。因为他们除了人格缺陷,智力是没问题的,甚至有时候比一般人还高,加上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带有一定的表演力,总是会吸引到一些人。然而即使是这样,他们也还是会控诉自己的父母,尤其是那个关系童年关系与他最亲近的,只要有时间、地点。

这种人格障碍以男性居多。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婚姻中的心理健康是否因家庭收入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