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愚友对于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本人在四十多个春秋的教学工作的实践活动中的体会如下:
一是:教、学活动是个双边事。教育者和接受教育者,是在灵魂深处,通过潜移默化后才能达到目的的。
如果在课堂上满堂灌,揪着学生的耳朵训,往往是欲速而不达的。
最有用的教学方法是: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先感性,后理性;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反之,凡是照本宣科,教号召书,教发水书的效果都是不佳的。
以上发言,属个人的一点学习体会和实践经验,仅作交流,如有不妥,请同行斧正。
首先,感谢你的邀请。楼主的问题:如何理解“教学是心灵交往和情感互动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下面随风简单分享一下,个人理解。
第一,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应用书本上的知识。
第二,人是有情感的,并且人是社会性动物,如果要应用书本上的知识,就得与其他人打交道,这就需要情感做支持,更微妙的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知识时,能够心有灵犀一点通。
第三,应试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好的行为习惯等。这就需要教师用情感和关爱来培养学生,点燃学生心灵求知的火种。从开始的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到学生真正的自主学习。
第四,有个成语叫心领神会,这也许就是一个人真正的领悟知识的状态吧。学习知识,一般从死记硬背开始,但是死记硬背一般不会真正应用,或者说同一个知识点换汤不换药,学生就不会做了。
死记硬背之后,就得理解着去记忆了,这样才能记得更久。至于怎样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那么教师就不会简简单单,让学生抄个十几遍的方法来教了,就需要穿插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来引导学生,辅助学生理解,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思维,想象等。
最终,达到与一部分学生(毕竟每个学生理解能力都是有差别的)心灵沟通,或者说心灵交往以及情感互动。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如何理解“教学是心灵交往和情感互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