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卡连柯认为过分溺爱一方面是伟大情感的付出;另一方面这种过分付出又是一剂毒药,会毁了孩子的未来。
溺爱不是爱而是害。爱是有边界的,自立、自理、原则、正义、是非对错、道德、法律等都是爱的边界。溺爱是爱超出边界的行为,过分溺爱则是家长用“爱”践踏原则正义,无视道德法治,逐渐泯灭孩子的是非对错判断标准的错误表现……
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抚育不仅是一种出于动物原始的本能,更是一种社会责任、道德义务、法律义务。爱孩子是一种美丽而自然的亲情流露,也是社会美德的传承和发扬。那么,溺爱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溺爱的产生离不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大背景,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物以稀为贵,孩子只有一个,作为父母对孩子倾注更多关爱也是人之常情。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是捧在手心怕摔着,含在嘴里怕化了,关怀备至,照顾有加。说不得,骂不得,更打不得,很容易失去边界感。二是孩子是迟到的爱如大龄获子、试管婴儿、不孕不育等诸多情况造成的孩子迟到,都会加剧父母对孩子的格外珍惜呵护以至于过分关爱。三是父母缺乏应有的价值观或者家庭教育不当等错误教育通过溺爱表现出来。四是忽视溺爱的危害,缺乏长远眼光。认为孩子还小,不打紧,等长大了自然会变好的。
生活中溺爱表现为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说了算,大人围着转,凡事顺着孩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大人心甘情愿;孩子的事大人做,包办代替;满足过分要求;面对孩子的错误采取包庇纵容等。
溺爱的危害巨大且长远。它使孩子养成依赖、好吃懒做、自我中心、自私、缺乏规则意识、独立性自理能力差等等不良习惯和表现。
溺爱猛于虎!如何预防溺爱发生呢?父母不断学习,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重视自身修养,身教胜于言传;家庭和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建立平等的关系,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孩子学会勇敢面对错误,做到知错就改等等。
希望广大家长认识到溺爱不是爱,而是害。学会分清爱的边界,切莫爱之过,恨之切,后悔莫及!
同意。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剧《都挺好》里面苏家的三个孩子。
苏家大儿子苏明哲,学识很高,少年时就已离家远赴国外求学。他最擅长站在道德制高点拉偏架,完全无视妹妹的心酸经历。
自强独立的苏明玉是苏家最成材的孩子,但在家里她却是最不受宠的,学生时代就被赶出了家门。
二儿子苏明成是家里最受宠的孩子,苏母在世时对他有求必应。他说要旅游,苏母马上笑眯眯的掏钱。同一桌吃饭的苏明玉想要点钱报补习班,希望能冲刺清华,苏母却当即否定。她坚持认为女儿没资格花冤枉钱读好的大学,只读一个免费的师范最好。本来,花钱支持儿子旅游这事儿无可厚非,可是两相对比,就会发现苏母对苏明成有多溺爱。
苏明成是家里嘴最甜,花钱最多,也最受宠的孩子,最终他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看了电视剧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标准的“妈宝男”,他不仅啃老,性格缺陷还特别多。除了擅长讨好母亲,这个人几乎一事无成。二三十岁的大男人,依然像一个被惯坏了的熊孩子,他暴躁易怒,无法与人和平相处,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妹妹不听话?打。老婆不听话?还打。照顾父亲全靠外卖……总之,他是家庭教育中最失败的案例。
很明显,苏明成就是被溺爱过多才成为了一个只会窝里横的“妈宝男”。如果不是苏母毫无底线的纵容,他不会任何事都以自己为中心,更不会不知天高地厚,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
苏明成的性格导致人生路越走越窄。好在他只是电视剧里的角色,编剧可以给他一个尚可的结局。现实中受到过多溺爱的孩子,除非父母强悍到可以庇护他一辈子,否则只会像苏明成一样越来越不成器,更不懂得珍惜人世间的美好。
关注小语分分,关注儿童学习力,探讨学习方法。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你同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