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这种人。
首先,血浓于水,血脉相连的亲情是人与生俱来的,是人生最无私,最深沉,最不计回报的爱,想想父母对我们,我们对子女的爱,这种浓浓的亲情是永远都割不断的。
但是,做为一个人来到世上,你不可能只面对家人,你要上学,要工作,这样就要面对形形色色的各种各样的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你总能遇到几个和你惺惺相惜,互相珍重的朋友,这也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真正的朋友是可以相互理解,相互倾诉的,我们有时许多的痛苦烦恼是不便向家人倾诉的,但朋友可以,来自好朋友之间的安慰理解是亲情不能代替的。
好朋友之间不必天天联系,不会有利益关系,但对方有难时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这种友情值得一生珍惜。
所以,人生在世,亲情友情都不能缺少。
有时家人不如友人。感情单一并不是好事。
孩子的情感反馈都来源于他所接受的情感,想让他热情待人,必须有人要热情待他。
比如最近争议很大的陕西丢母案,大部分人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儿子,没人问一下儿子的童年经历了什么?母亲在年少的时候丢下大儿子远嫁,所以才有了儿子丢弃年迈的母亲。有人可能会说母亲有苦衷,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儿子很难再嫁,所以只能选择带走年幼的小儿,还有人说大儿子已经十几岁了,可以自立了。我们这是站在一个道德制高点来讨论别人,作为一个十几岁孩子,父亲去世母亲远嫁,那种彷徨,那种无助,没经历过的人谁能说感同身受?这是不是也是佛家讲的因果的一种?子孝的前提是母慈,母慈子孝。
作为孩子来说母亲是他一生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人,在他的生命中一直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特别是男孩。如果孩子小的时候能看到母亲的善良,包容,宽厚,不斤斤计较等优秀品质,孩子才会成为一个“子孝”的人。只有孩子成为了一个“子孝”的人,等“母亲”老了才会老有所依。
当然,说这些并不是为他遗弃母亲开脱,不赡养父母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层面来说,都是允许的。只能说在某一方面这个儿子“病了”,导致了他这种“幼稚”的犯罪行为。
再回到孩子情感淡漠这个问题,一个孩子出生以后他需要不断的向社会学习来帮助自己成为内构建于心、外构建于行的人,而这个时候家庭成为了他第一个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所以有时候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说的有点多,希望能帮到您。
情感淡漠,不是孩子的原因,是当前社会大环境造成的。
1、现在的孩子很少参与家务。而干家务是增加家人之间感情的最好途径。不让孩子干家务的原因很多:小孩子不会干。你不让她干,他什么时候能够会干?小孩子干得慢,还容易出状况。现在时间就是金钱,让他干还不够耽误时间的。因为没有他们的投入,所以孩子对家庭,对社会缺少归属感,哪来的情感?
2、孩子很少参加劳动,体会不到劳动的辛苦,自然也就没有感情。所得到的都非常容易,所有一切父母都提前准备好了,感受不到其中的辛苦,怎么会有情感?
有个故事这样说:从前有个富人,一天,他对自己的儿子说:你必须出去挣钱了,不然我宁愿把家产捐给寺庙,也不会留给你。可是,孩子母亲心疼儿子,儿子临出门,母亲给他一些钱。儿子在外边转了一天,回来把母亲给他的钱交给富人。富人接过来扔进烤火的盆子里,说:这不是你挣得,明天再去吧。儿子笑了笑,没说话,走了。第二天,他母亲说:孩子,自己去挣吧!瞒不过你父亲的。于是儿子出去了。可是没有本领,在外面转了一天,饿得前胸贴后背得回来了。母亲很心疼。告诉儿子,你可以去砍柴卖钱。第三天,儿子拿着母亲追备好的柴刀和绳子,跟村里的打柴的进山打了一天柴。背到集上卖掉了,换了几个铜板。拿回家里,交给富人。富人又随手扔进火盆。儿子大哭,伸手就到火盆里去拿。
3、现在的人都说:战友、初高中同学感情是真的,其他的社会上在交的就是酒肉朋友。为什么?因为这两类人都是曾经在一起好事坏事都干过的,并且没有其他杂念的。但是现在的孩子,家长学校都管理非常严格,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自然也不会有什么真正的朋友。上了大学,相对自由了,又因为人情险恶,对谁都充满提防,哪来的情感?
所以说,现在的孩子,缺少情感,很正常,也很畸形!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有没有人像我一样,除了家人以外,对其他感情都很冷漠,尤其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