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个叫做MBTI的性格测试突然受到了职场、求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国内外社交平台涌现不少以MBTI人格类型命名的群组,网友们制作的各种人格类型的表情包相继出圈。
Chances are you’ve taken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or will. Roughly 2 million people a year do.
你很有可能已经做过MBTI测试了,或正要做。每年约有200万人进行这一测试。
什么是MBTI?
MBTI的全称是,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它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Isabel Briggs Myers)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Katherine Cook Briggs)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
MBTI是一种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具,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不同的人格类型表现。
Isabel Myers (1897-1980) and her mother, Katharine Cook Briggs (1875-1968), developers of the 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instrument, shared a vision. They wanted to enable individuals to grow through an understanding and apprecia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healthy personalities and to enhance harmony and productivity in diverse groups.
Isabel Myers和她的母亲Katharine Cook Briggs是MBTI的开发者。她们都希望通过理解和欣赏健康人格中的个体差异来促使个人成长,并提高不同群体的和谐和生产力。
MBTI测试尝试分配四个类别:内向(Introversion)或外向(Extroversion)、实感(Sensing)或直觉(Intuition)、思考(Thinking)或情感(Feeling)、判断(Judging)或感知(Perceiving)。
取各类别的首字母,就可以得出测试的结果,如“INFP”、“ESFJ”......四个维度的不同偏好排列组合,便形成16种人格类型。MBTI十六型人格测试结果分为4个大类,包括分析家、外交家、守护者和探险家。
MBTI为什么火了?
MBTI为何受到欢迎?普遍认为,MBTI以“科学测试”和“职业建议”为基础,并且有着标准的测量体系,故而被赋予了较强的可信度。加之,MBTI通过一类人的生命轨迹描绘出一组人格画像,更加生动的同时,也便于传播。
《纽约时报》表示,MBTI的持久流行是因为人们喜欢参加考试:
The NY Times recently suggested the enduring popularity of the MBTI is because people like to take the test: “part of its appeal may be that regular people just like taking it.”
《纽约时报》最近表示,MBTI火爆是因为人们喜欢参加考试:“可能是人们喜欢做小测试”。
很多人能够以此为坐标,来认识并分析自己的性格表现。记住朋友的MBTI,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社交礼仪。有网友甚至研究出了MBTI配对表。
“本人ENFP,在线找一个INFJ贴贴”
“我是ISFJ,ESFP在哪里?听说我们很互补。”
“我觉得ISFJ的人很好哎,能照顾别人。”
“INFJ,我居然和柏拉图是一种类型。!”
……
在工作场域中,研究发现,高校教师中,N型(直觉)比例较高,他们倾向于使用抽象、创造性的方式传授知识;而医务工作者中,xSTJ型比例较大,这项工作对具体感觉(S)、逻辑思维(T)和主观判断力(J)的要求更高;而企业管理者通常以xxTJ型为主,他们更重视思考(T)与判断(J),会依据自身对世界的判断来构建规则,并且倾向于对自己及他人发出严格的指令。
同时,MBTI 实际上已被证明可以作为在工作组和团队中开始有关个性问题的对话的方法。
A 2009 study of “1,630 people working in 156 teams in a Swedish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oncluded that MBTI personality profiles could be “a vehicle for group members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 because it gives them something to talk about.
2009 年一项针对“一家瑞典工业组织156个团队中的1630名员工”的研究得出结论,MBTI性格概况可以“让团队成员更好地了解彼此”,因为这让他们有话题聊。
除此之外,MBTI爱好者们还热衷于分析各种公众人物的类型,以获得与他们的链接,满足自我认同感。前几天,#谷爱凌的MBTI是INTJ#上了热搜。
在一档采访里,谷爱凌说:“我是INTJ,我知道我是内向的人,但是我还能学习怎么更好地去跟其他人交流,如果我没有很多的能量,我可能会感觉有点累,因为我没办法把我的公众人物,把我的外向的自己表达出来,我更想一个人在屋子里高高兴兴地学习,学物理,写作文。”
测试结果显示,“INTJ”代表特征是“理智”“独立”“有规划”。于是全网的INTJ都开始陷入狂欢:“我和谷爱凌是一种类型的人诶!”
科学还是玄学?
当然也有不少人对MBTI半信半疑,提出了对其科学性的质疑。其实,尽管MBTI测试在企业中已经备受青睐,但心理学学术界尚未对其表示认可。
Despite the far-reaching use of the assessment in organizations, the academic psychological community has been slow to embrace it.
尽管MBTI测试在企业中已经备受青睐,但它尚未得到心理学学术界的认可。
No major journal has published research on the MBTI, which academics consider a strong repudiation of the test’s authority.
目前还没有主流期刊发表有关MBTI的研究,学者们认为这是对该测试权威性的强烈否定。
牛津大学教授埃姆雷解释说,与其他性格测试不同,MBTI的吸引力在于它是“非评判性的”,意味着所有的结果都是积极的,对缺点闭口不提。
事实上,人很容易相信一个抽象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并认为它特别适合自己并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的人格特点,即使内容空洞,这就是心理学中的“巴纳姆效应”。MBTI是主观的,里面的选择都是基于自我认知,在测试中不可避免地会加入一部分理想人格,促使人们从他们所做的和已经做过的事情中寻找价值。
Barnum Effect refers to our tendency to think that 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about our personalities is about us regardless of its generalisability.
“巴纳姆效应”是指我们倾向于认为所提供的关于我们个性的信息是关于我们的,而不管其普遍性如何。
“世界上个体数十亿,难道只有十六种完全一样的人格吗?”
MBTI测试本身,只是一个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我的工具,没有一种类型是对还是错。人们本身的多元和复杂,是再精确的量表都无法衡量的。所以万万不可将测试结果奉为圭臬,阻碍自己不断尝试的脚步。
编辑:陈月华
实习生:陆昱颖
来源: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标签:
本文由情感窝星座运势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mbti性格测试"(火遍全网的MBTI人格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