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引用腾讯段作者内容,非本人原创,感受颇深!在此引用)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种感觉,就是整个社会的氛围,越来越压抑。
我知道这么讲会被批评政治不正确,但年轻人的悲观都快溢出屏幕了,“讲正确”不如“讲真实”,只有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不是么?
我前两天跟一个做企业管理的大V聊天,谈到这个话题,他说是这届年轻人太过矫情,不能吃苦,
不像他们当年,为了出人头地,多大的委屈都能忍。
我说人没变,是时代变了。
愿不愿意吃苦,要看值不值,
具体的说,就是吃苦是为了什么,赢的机会有多大。
举个例子,假设小A努力一个月,能考30分,不努力则考0分,现在距离期末还有一个月,你说小A是该努力还是该躺平?
30分和0分的结果,对于小A来说没有本质区别,都是挂科(60分及格),那努力和不努力又有什么分别呢?
不努力还能获得更多闲暇,所以他肯定会躺平!
假设学校对老师的考核标准是按班级总分算,也就是说,小A多考1分,就能多给老师带来1分的利益,那老师当然会敦促小A起来努力。
老师和小A的激励机制不同,小A付出一个月的努力,考个30分,老师有收益,但小A仍然挂科。
所以“努力”or“躺平”这两个选项,从老师和小A的视角看,预期是截然不同的。
案例中的老师,就好比现实中的老板,
而小A就相当于打工人。
打工人进入职场后的预期是买房安居当中产,但现实中的“中产及格线”太高,他不论怎么努力都会“挂科”,那他还努力干嘛呢?
然而老板的激励机制是不同的,老板说:“你多努力1分,不就多1分收获嘛!”
打工人说:“我多那1分什么也改变不了,还累个半死,不如躺。”
老板心想:“我手下有100个员工,每个人都多1分,那我就多了100分,就能再买栋别墅了。”
老板的思维路径不同,所以无法对打工人共情,只能看到新生代“不够狼性”的表象,却没有认真思考背后的原因,从而笼统地得出这一届年轻人不能吃苦的结论。
我把这套逻辑跟大V讲清楚之后,他先是一阵叹息,继而反问我:“老板又能做什么呢?是降低社会的及格线?还是给打工人加工资?”
都做不到,前者是经济结构的问题,后者则由劳资市场调节决定。
说到底,老板也只是经济机器中的零部件。
既然打工人的躺平是有道理的,老板也无能为力,难道社会不发生巨大调整的话,我们就只能在内卷和躺平之间左右横跳吗?
这就引出了我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意义:
如果你是老板,你肯定想知道,除开上面那些做不到的,你还能做点什么,好让员工更有积极性,更能发挥主观能动性。
如果你是打工人,你肯定也想知道压抑的源头,
想知道为什么自己明明还年轻,对未来还有幻想,也愿意努力愿意吃苦,却始终觉得工作不得劲,无意义感溢遍全身,每天都在内耗中煎熬……
谈奋斗固然让你嗤之以鼻,可要说躺平,却又躺不平,原因在哪里?
“躺平”也好,“摆烂”也罢,又或是“润”,你真的知道自己要逃离的是什么吗?
01
我们说,一个现象,一旦蔓延成了普遍的社会问题,就不能从个体的心理和道德层面去归因了,而要去追溯造成这种现象的源头性问题。
而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有同一个源头,那就是——人是什么?
哲学家们在观察和思考社会时,无一例外,都是从这个源头出发的。
但在现实中,你要是突然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一定会感到一阵突兀,直觉上你会想,谁还不知道人是什么吗?
人不就是……
真让你说,又觉得很难说清楚。
所以要把这个问题搞得再具象一点——人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本质,就是使一件东西,成为这件东西的东西!
人的本质,就是使人成为人的东西!
这个东西是什么呢?
叔本华说,是欲望,人有欲望,不能实现便痛苦。
边沁说,自由意志,因为人可以做出超越生物本能的很多事。
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柏拉图说,是理性,因为人可以思考、评估、判断、权衡、预测……亚当·斯密显然也认同这个观点。
而马克思则认为,人的本质是工作!
这里不能把工作简单理解为搬砖,具体是啥,后面会聊到,先让我们站到古圣先贤的肩膀上,捋一捋,人的本质到底是啥:
1)人和动物的差别
在《人类简史》中,人和动物出现差别的起点,是约7万年前的认知革命。
自那之后,智人更新了思维系统,创造出阶级、宗教等虚构事物,使人类可以更有效地组织到一起,最终称霸地球。
也就是说,人和动物的差别,是复杂思维和创造性!
2)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群居,是许多动物躲避伤害、维持种群繁衍的生存策略。
人类就是典型的群居动物,不论进食、迁移还是繁衍,都以群体为行动单位。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群居单位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比如从最初的亲缘家族,到氏族部落,再到区域民族,进而发展为国家、国际组织……
结群而居、交流协作,是人类的天性,在长期的进化中,逐渐内化成人类意识中对社会认同和公共秩序的渴望。
总之,社会关系是人类生存之刚需。
3)人和机器的差别
在电影《芬奇》中,当机器人“杰夫”成长出独立意识,开始产生好奇、失望、开心、痛苦、不舍等一系列情绪,你还能说他是“机器”吗?
显然,人是超越生物学意义的存在。
在美剧《西部世界》中, 当机器人意识到自己是被制造出来的供人玩乐的机器时,她会有怎样的情绪?
《西部世界》中的女机器人德落瑞斯
假设你身处《黑客帝国》的“矩阵宇宙”,而且是矩阵社会的顶层,生活奢靡且拥有几乎无限的自由。
但当你知道这一切都只是算法的控制时,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尽管算法产生的快感和在现实世界感受到的快感,并没什么不同,但你真的会感到快乐吗?
诚然,有人体验了真实世界的痛苦,选择重新进入虚拟世界,
但他除了要求设计一段痛快的人生外,还要求抹除记忆,不是吗?
为什么他不能带着觉醒的记忆,在虚拟世界享受人生?
这和在游戏世界遨游的我们,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人们在游戏中,可以感受到快乐,而觉醒者(知道一切都是假的)在虚拟世界,即使享受最好的福利,感受到的依然是痛苦?
原因在于,游戏世界是服务于人的,在游戏世界遨游的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进入和退出,
而矩阵世界是控制人的,觉醒之人所感受到的,是被控制,是不自由,是无意义。
受限于科技发展,古代的哲学家没有想到机器会变成人,人也可能会变成机器(意识上传),但我们这一代,已经能清楚分辨出人和机器的分界——自由意志。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去定义人?
一种从自然生物进化而来,又超越生物学意义的,追求创造性和社会关系的自由意志。
也就是说,人的本质,是创造性、社会性,和自由!
当人性被压制——创造性受到打压,不被群体社会接纳,或者被控制,感受不到自由……人,就会感到痛苦!
而现代社会,正趋于形成一种系统,使身处其中的你我,必须主动成为工具人(放弃创造性),被控制(舍弃自由),才能被群体社会接纳。
现在你不妨思考一下,为什么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工作?
因为在他看来,工作是伸张人性的!
这里所说的工作,既不是指搬砖,也不是指具体的职位,
而是指一个人,通过对周围环境进行感知、分析,思考改造方案,并有创造性地实施行动,以改进生活环境的一系列行动。
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而非被动的履职。
是为了追求更好而“I want to…”的状态,绝非迫不得已而“ I have to…”的状态。
比如,一架机器坏掉了,你想到了一条巧妙的维修方案,并付诸实施,使之完好如初。
又比如,你见到一副美景,为了表达心情而创作了一首小诗,成功发表且受到称赞。
请问这样的工作,是不是使你感到开心而有分享的冲动呢?
也就是说,工作本该是快乐的,是人性本质的体现,
但在现实中,打工人往往觉得自己像个牲口或是机器,
这从越来越多的人自嘲为骡马人、电池人、工具人就可以看出来。
大家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像个人呢?
不工作的时候!
为什么有的打工人明明累极,却舍不得睡觉?
他刷手机,躺着发呆……即使这样的行为毫无意义,也足以令他眷恋,为什么?
因为只有在不工作的时间,他才能夺回对身体的控制权,才觉得自己是个人。
我们说,这种人的本性受到压制,从而被扭曲为非人的、别的什么东西的状况,就叫作异化。
比如在封建社会,佃农往往被异化为 “会听话的牲畜”。
在电影《古田军号》中,毛教员指着黑板上大大的“人”字,对孩子们说:“什么是人呐?”
一个穷到全家只有一件棉袄的小男孩站起来说:“人是地主,地主说我们是牛马,奶奶说我们不如牛马!”
但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能够感受到异化所带来的痛苦,却不知道异化是怎么发生的。
这是因为你自愿参与其中,而且看不到那个向人施压的主体。
02
马克思解释了现代社会对人的3种异化:
1)商品对人的异化;
2)工作过程对人的异化;
3)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一样样聊哈,首先,假设你在工厂打工,你生产出来的产品属于谁?
老板!
你会为自己写出优美的诗歌而感到快乐,但在富士康的流水线上,工人们装配的是苹果那样伟大的作品,还是别的什么山寨电子品,有差别么?
没差别!
因为在这样的雇佣关系中,打工人并不是为了伸张自己的创造性而工作,只是为了赚工资而工作。
赚工资的目的是购买商品,
在消费主义的攻势下,人们越来越习惯用形形色色的商品来填充自己的生活,用炫耀性的消费品来定义自己的社会关系,比如某贵妇炫耀说自己有50辆宾利……
商品本该是为人所使用的,但现在却反过来定义人,这还不叫异化么?
其次,工作本应是人们确认自我价值、建立社会关系的方式,
比如人们在陌生场合介绍自己时,一般所用的句式是“我叫xxx,我的工作是xxxx”,
人们会依据他的工作是牙医、科学家,或者建筑师,来识别他在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和价值。
但现在人们工作不是为了展示自己的功能和价值,而是为了赚工资——人们绞尽脑汁追逐的,是工资更多的工作,而不是更能体现其个人价值的工作。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还觉得你的工作能定义你的价值么?
再次,资本主义,就是以资为本。
以资本利润的增长效率为根本,就必然要想方设法降低成本,当然也包括人的成本。
事实上,工业化所追求的标准化和流程化,都是在降低“人”的成本。
典型的例子就是工厂流水线,
它显著提升了资本增殖的效率,但也把人异化成了机器零件。
简单说就是你和你老板的利益是冲突的,你要收入增长,要工作稳定,就要追求不可替代性,
而他则追求降低工人工作的复杂度,减少用人的成本。
你的工作SOP了,意味着很多人都能干,那么你的感受只可能是卷,
因为你老板总能找到比你工作量更大的工具人。
你说你非常能干,你惊才绝艳,那他也一定找到比你成本更低的人。
工具人之间互相pk工作量和谁成本更低,不就是内卷么?
去年有篇爆款文,叫《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算法的最终目标,是将骑手的体力压榨到极限,将成本降低到极限。
资本主义的算法也是这个逻辑,最终会将打工人的工资,压低至仅能维持劳动的再生产。
也就是说,你上班赚到的钱,仅能够让你恢复体力,第二天继续上班。
就像电池,充电就是为了放电,直到老化,然后被丢弃,被替换。
你今天打工,为的就是明天能继续打工,那你打这工,还有意义吗?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的需求,除了生存本能,还有情感需要以及价值实现,
但资本增殖不管这个,它只管想尽办法压低成本,将人电池化。
最后,人与之间的关系,也被异化为物与物的关系,钱与钱的关系。
因为资本增殖,要的不是社会总效用的增加,而是可交换价值的增加。
有点难理解是不是?
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你妈妈给你做一桌饭,有没有创造效用?
当然有,但不是可交换的价值。
保姆给你做一桌饭,你给她开工资,才属于资本增殖的过程。
所以资本主义鼓励什么?
它鼓励你妈妈去给别人做饭,获得工资,又鼓励你雇佣别人的妈妈做饭,付出工资。
是不是觉得扭曲?
觉得扭曲就对了,因为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与之间的关系,被扭曲为了钱与钱之间的关系,
所以越是大城市,就越不会有什么温情脉脉。
所以异化其实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人本应是生产的目的,却沦为了生产的工具。
异化的工作,既没有创造性的实现,又让人感到不自由,是对人性的否定。
异化的社会,把人对创造性和对自由的需求,同对社会关系的需求割裂开了,
想被社会接纳、被大众认可,你就必须舍弃创造性和自由,投入到痛苦的内卷中;
想要获得创造性和自由,又不能被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认同。
这就是很多人在职场上进退失据的根源所在,
投入工作,则需承受被异化的痛苦,
不投入工作,又会承受被社会关系排斥的痛苦,
不管如何行动,都有一部分作为人的基本需求被剥离了。
但这还不是造成人们压抑痛苦的全部原因。
03
在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上,德国的社会学家罗萨,又提出了“新异化”的概念。
他认为造成新异化的原因,是“社会加速”!
木心说“从前慢”,意思就是“现在快”,而且越来越快!
为什么越来越快?
当然是科技进步带来的,以前车、马邮件都慢,现在飞机微信都快!
问题是,科技进步,不是为了节省时间么?怎么还让闲暇越来越少了呢?
首先是因为人们的任务总量变多了,
以前没有微信,沟通效率确实低,但也没有微信带来的那么多事啊。
比如,我们办公室有位劳模叫老游,他是老板,也被我奉为做人做事的榜样,他经常是吃个午饭的功夫,就能攒出100多条未回消息。
其次,当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工,相互依赖,环环相扣,链条无限长的协作网络。
在这个网络种,你的工作时间不是由你决定的,甚至也不由你老板决定,而是由客户、同事、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决定。
比如某明星深夜爆个大瓜,新媒体小编是不是就得立刻起来加班?
大家都绑在同一条传送带上,别人加速,你就得加速,不然就会脱节,就会被挤出来。
有人说,那大家都慢下来不就行了?
不行!
因为竞争始终存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教育程度、工作收入、子女成就,炫耀性消费,乃至于婚姻,一切的一切,全都要用来搞“军备竞赛”。
只有赛赢了,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分配,既包括资源的,也包括心理的,比如优越感。
竞争,要求你必须做更多的事,不能停下来,俗称内卷。
协作的逻辑和竞争的逻辑相互咬合,组成了一副名叫社会的绞肉机,越卷越快:
1)它的驱动力,不仅是欲望和贪婪,还有恐惧与焦虑。
比如现在的年轻人,从中考、高考,到工作、买房……这一路,容错的机会非常低,只要一步没跟上,别人就会告诉你,你的人生完了。
2)社会机器越转越快,维持转动的能量要求就越来越高,于是我们要向它投喂的时间精力也越来越多。
3)社会加速得越来越快,但总有无法加速的部分,比如人们的体力极限以及心理承载极限,都无法跟上速度。
以上,现代社会因为高度协作和分工,形成了一种“人人都在流水线上”的局面,你的工作节奏、个人时间,由“社会传送带”的运转决定,你只能被动参与,导致你所做的事,即便是你自愿的,也并不是你真正想做的。
自愿却不自由,就会产生一种无从反抗的压迫感。
为了迎合社会速度避免脱节,你还需要参与越来越多的话题,这个要看,那个也要知道……事务越积越多,让你始终处于一种要做的任务很多,而且总也做不完的焦虑之中。
更吊诡的是,算法还会不断诱导你,使你偏离自己的任务清单,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很容易找到能“快速产生快感”的替代品,比如短视频、游戏……
又由于人的意志力是消耗品,当你站上“名为上班的流水线”,你的意志力就一直处在消耗状态,你要反复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要得罪上司,不要得罪客户,不要令同事不快,不要辞职……
当你获得机会,短暂抽离这个系统时,身心俱疲的你,会产生严重的补偿心理——你需要快乐,而你已经没有足够的意志力,来抵抗那些即时快感的冲击了。
只是刷完手机之后,又将面对更长的、更加遥不可及的任务清单,你体会到的是愈发窒息的空虚和焦虑。
综上,社会异化,既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禁锢了自由,扭曲了社会关系,又加剧了人们的心理负荷,使人们感到越来越重的压迫感和焦虑。
在这样的系统中,人人都感到不快乐!
所以如果你是老板,要时刻提醒自己把员工当人,而不是实现利润的工具,要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提供其自由的空间,任其发挥出创造性,而不是空洞地提要求,要求人家有内驱力,发挥主观能动性云云。
如果你是打工人,你要知道,你应逃离的,是异化,而不是工作。
躺平也好,摆烂也罢,并不是什么都不干,更不是颓废,而是对异化系统的拒绝——我不想卷了,爱谁谁——拒绝融入异化的社会,选择奔向自由!
更积极地说,除了逃离,打工人还应该主动参与社会建设,从以资为本,走向以人为本……
这当然是后话了,至于怎么做,我这里先开个头,大家一起去思考,欢迎大家在评论中把自己的观点分享出来。
标签: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挽回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为什么生活变得越来越压抑(为什么你觉得工作越来越压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