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属于浪漫主义 杜甫属于批判现实主义
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李杜孰优孰劣的争论。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李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李杜之间的交谊、李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李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
本世纪较早探讨李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李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如他在写到李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四十年代,陈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李杜之交谊。他认为,杜甫对于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李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至诚,出于无情的了。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李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李杜之间的交谊。他认为,李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李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李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 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他们的默契也就是现实主义传统的发扬。从诗歌艺术上说,也是李白影响杜甫为多: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前,现存约十首的诗中几乎都是五律,可见杜甫早期的作品原是以五律为主的。而杜甫在遇见李白之后,受到李白七古的影响,后来又从七古中获得全新的解放,因而又创造了他自己所独有的五古 。
六十年代,人们对李杜交谊更为关注,出现了好几篇论述李杜之交谊的文章,如郭沫若的《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耿元瑞的《有关李杜交游的几个问题》等。郭文指出,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像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
七十年代,郭沫若在《李白与杜甫》中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李杜交往和友谊的看法。他说:杜甫十分同情李白,毫无问题。而李白虽然年长十一岁,他对于杜甫也有同样深厚的感情。前人爱以现存诗歌的数量来衡量李杜感情的厚薄,说杜厚于李,而李薄于杜。
那真是皮相的见解。对于相传李白所作的《戏赠杜甫》诗,作者认为,既非嘲诮戏赠,也不是后人伪作,那诗亲切动人,正表明着李白对于杜甫的深厚的关心。
八十年代以后,仍然有一些学者论及李杜之交往和友谊,如李宽的《杜甫与李白的友谊》、叶嘉莹的《谈李白、杜甫的友谊和天才的寂寞》、王辉斌的《李杜初识时地探索》等。
叶嘉莹通过对杜甫《赠李白》一诗的解说,证明李杜相轻之说的决不可信,看出李杜二人于外表的相异之下所蕴含的一份生命与心灵上的相通。王辉斌文则对李杜天宝三载前后的行踪进行考察,认为他们初识的地点不在洛阳而在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