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心理诱因是建立参与感。回忆这样一个场景,当你去商场购物的时候,卖衣服的导购员会建议你试穿,卖食品的老板也经常让你试吃,如果你一开始就拒绝, 那你肯定不会买,但一旦你试穿或者试吃后,你购买这个商品的概率就大大增加了,商家的这种行为就是为用户建立参与感。好的广告也是这样,如果你仔细观察就 会发现,越是吸引人的广告,往往就越给用户建立参与感。这就是用语言或者画面为用户建立参与感。
第二个心理诱因是建立权威。 觉得人本能的心理倾向就是相信专业和权威,比如说一个数码小白想去买一个电脑,他一定会先问问身边懂电脑的朋友该怎么买,告诉他各种型号的区别,最好连买哪个都帮他决定好。很重要 的一点就是塑造专业权威感,比如你可以在广告里列很多数字参数做对比,来显示自己的专业。小米手机就经常在发布会上这样做,然后得出自己行业地位领先的结 论,这也确实增加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
第三个心理诱因是建立联系,就是把客户已经知道的东西跟你的产品联系起来,这样就消费者才会更容易接受。比如说烟雾探测器刚刚面市的时候,很多人不知道这 个东西是干什么的。厂商在打广告的时候就说,这个产品是“天花板上敏锐的鼻子”,一闻到家里的烟雾就会发出警报。这个人性化的类比一出现,立刻就拉近了产 品和客户之间的距离。
第四个心理诱因是唤起归属感渴望。认为人人都有对归属感的需求,这是天生的。好的广告就能做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让他们感觉到买这个产品,我就能属于我喜欢的 群体。沃尔沃后来也采取了归属感的策略,宣传说自己的用户是学历最高 的。随后几年,沃尔沃高学历用户果然越来越多。所以说,广告只要给消费者想要的群体气氛,他们就会自动归队了。
产品要想卖得好,营销广告还是得更走心才行。但是要注意,做任何营销都要走正道,不要做不合天道的产品和营销,更不要做欺骗大众的事情。目前网上是鱼龙混杂,小白们也要多注意防骗。如果想了解营销本质,相关软件,系统方法,快速营利等不为人知的项目,可以点击我们营销头像,查看更多资料,里面有联系通道,可以联系。
对于微电影广告的定义,目前学界业界众说纷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通过对国内期刊中关于微电影广告概念的整理,为了更好地界定其概念,现将微电影广告分别与传统电视广告、植入式广告、微视频相比较,认为微电影广告应具备以下要求:
1.相对于传统电视广告——受众主动、互动性强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基于互联网媒体,而互联网媒体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互动性。传统电视广告是单向线性传播,并且带有明显的强制和主导性。而微电影广告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受众可以自主选择并发表对微电影广告的意见。这种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加广告的传播效果,受众对产品感兴趣可以直接搜索产品甚至与营销人员交流沟通。这种新兴广告的传播方式更加适应人们现在快节奏、碎片化的生活方式。也使人们购买微电影广告中产品的途径编的更加方便、快捷。
2.相对于植入式广告——具有较为完整的故事情节
“植入式广告”是随着电影、电视、游戏等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广告形式,它是指在影视剧情、游戏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或表示,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但这种广告带有强制性,使受众不得不观看,所以往往会是受众产生厌烦心理。而微电影广告是围绕特定的产品或品牌拍摄的,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受众可以通过剧情的发展对产品有更详细的认识。微电影广告中突出的产品往往和剧情有较为密切的联系,因而受众并不会产生抵触心理,情节的渲染和细节的设置于剧情达到相对融合的状态,取得更精准的效果。
3.相对于微视频——专业制作、商业目的
微视频在兴起之初往往是为了迎合受众娱乐的心理,因此它的制作主体具有“草根性”、目的上具有“娱乐性”。相比之下,微电影广告的本质是广告,所以它必定带有明确的商业目的。新浪总监艾勇就强调一定要从价值方面将两个概念区别开来:“微视频立足于用户市场,针对用户,与之相对的微电影主要立足于客户市场,主要针对客户。它制作更加精美,属于产业链的故事,微电影主要是品牌故事,而且它背后一定是商业驱动。[1]”
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针对那些围绕特定产品或品牌且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以商业为目的的微电影广告。
本文由情感窝情感新闻栏目发布,感谢您对情感窝的认可,以及对我们原创作品以及文章的青睐,非常欢迎各位朋友分享到个人站长或者朋友圈,但转载请说明文章出处“微信情感营销是什么怎么回事”